中藥飲片標簽規范需更細化第 2 頁
名稱錯寫或誤寫,如正名為枸杞子,寫成習慣用名稱“枸杞”;白及誤寫成“白芨”;車前子寫成“車前仁”;冬葵果寫成“冬葵子”;浮石寫成“海浮石”等。
飲片名與藥材名混淆,如地黃(藥材名),鮮地黃、生地黃、熟地黃(飲片名);白果(藥材名),白果仁(飲片名);山楂(藥材名),凈山楂(飲片名);山茱萸(藥材名),山萸肉(飲片名);三七(藥材名),三七粉(飲片名)等。
炮制飲片名書寫不規范,如蜜紫菀寫成蜜炙(制)紫菀;鹽知母寫成鹽炙(制)知母等。
二是規格填寫錯誤。飲片規格有片、段、塊、絲、粉等,但一些企業填寫為炮制方法,如凈選、凈制、切制、蜜炙、炒等;也有填寫為包裝規格,如5g/包(小包裝精制飲片);或填寫為商品規格,如統貨、一等(級)等;對于原形態的中藥飲片,其規格不易把握者,如細小果實(楮實子)、種子(車前仁)、孢子(海金沙)等類中藥飲片,大多企業將“規格”一欄空缺或用“/”表示。
生產日期及批號書寫不規范或表述不清。如2012年9月8日生產的飲片,不同企業有不同填寫法,有“2012年9月8日”、“12年9月8日”、“2012年09月08日”、“20120908”、“2012/09/08”等多種。對于產品批號,有的企業標注為“12092083”、“13062174”,后面的數字“83”、“74”代表何意著實令人費解。
代表裝量規格的標簽欄用詞欠規范。多數企業用“數量”,有的用“重量”,還有的用“裝量”、“質量”或“凈重”。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