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第 2 頁
配藥操作不規范致不良反應
受醫院硬件實施條件的限制及部分臨床醫務人員的素質不高的影響,一些醫務人員特別是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常在非潔凈條件下進行中藥注射劑的配藥,增加了輸液配置過程中產生的二次污染,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另外,配藥操作時,如病人需要連續輸入多組液體,有些醫務人員常忽視在輸液組與組間應使用中性液體間隔后續滴,導致多組液體混合產生反應,影響療效,甚至發生不良反應。
對策:避免二次污染,連續輸注液體,組與組間應使用中性液體間隔續滴。
相關知識
藥品不良反應
藥品作用于機體,除了發揮治療的功效外,有時還會由于種種原因而產生某些與藥品治療目的無關而對人體有損害的反應,這就是藥品不良反應。
藥品不良反應一般可分為副作用、毒性反應、過敏反應和繼發感染(也稱二重感染)四大類。不良反應有大小和強弱的差異,它可以使人感到不適、病情惡化、引發新的疾病,甚至致人于死地。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物的療效,最大限度地減少不良反應,這是臨床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是相當高的,特別是在長期使用或用藥量較大時,情況更為嚴重甚至出現嚴重的毒副反應。嚴格地講,幾乎所有藥物在一定條件下都可能引起不良反應。但是,只要合理使用藥物,就能避免或使其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藥品副作用
藥品的副作用是指在使用治療劑量的藥品時,伴隨出現的與治療疾病目的無關而又必然發生的其他作用。一種藥品往往具有多種作用,當人們利用其中某一作用時,其余的作用便稱為副作用。藥品的治療作用與副作用都是其本身所固有的藥理特性,它們是相對而言的,隨著治療疾病的目的而改變。例如麻黃堿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和收縮血管升高血壓的作用,如用其治療低血壓,那么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的失眠就是副作用;反之,如果用于治療精神抑郁疾病,那么引起血壓升高就是副作用。
藥品毒性反應
毒性反應也叫毒性作用,是指藥物引起身體較重的功能紊亂或組織病理變化。一般是由于病人的個體差異,病理狀態或合用其它藥物引起敏感性增加而引起的。那些藥理作用較強,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較為接近的藥物容易引起毒性反應。此外,肝、腎功能不全者,老人、兒童易發生毒性反應。
藥物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是人體對藥物一種超出限度的反應,它本質上屬于一類免疫反應。藥物過敏反應屬于藥品不良反應。藥品對于人是一種外來的“異物”,人的身體生來就有一種對“外來異物”作出反應的能力,這本來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能力。但是這種反應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