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預的方法

1.明確核心問題:必須非常迅速地從當事人的角度確定引發危機的核心問題是什么,無論天災、人禍,不做對錯的判斷,尊重當事人。
2.保證當事人安全:在干預過程中,保證當事人的安全為首要目標。首先應幫助當事人盡快脫離災難現場或創傷情景,盡快脫離危險。這里把保證當事人的安全放在第二步,只是為了邏輯順序和描述的方便。但實際上在整個危機干預的過程中,當事人的安全問題都應該得到自始至終的重視。
3.提供情感支持:給當事人以盡可能全面的、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不管他(她)遭遇的經歷是天災還是自己的過失所致,也不管當前的感受可以理解還是不合常情,一律不予評價。應該提供機會,通過溝通與交流,讓當事人表達和宣泄自己的情感,給當事人以同情、支持和鼓勵。使他(她)確實感覺到“有人在關心我”。
4.開發應對資源:應向當事人提供盡可能詳細的有關信息,了解事情的真實情況。由于此時當事人的思維往往處于被抑制狀態,很難判斷什么是最佳選擇。這時可建議他(她)從不同的途徑思考變通方式,如對外可開發環境資源,引導當事人從身邊的親朋好友中去尋找支持和幫助;對內可開啟心理資源,試探新的、積極的、建設性的思維方式,以改變對應激源的看法,從而減輕應激反應的嚴重程度。
5.制定康復計劃:根據當事人的具體情況制定一個幫助他(她)康復的節目表和時間表。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多數當事人都不會反對醫生替他們制定計劃,但這樣很可能是越俎代庖。所以,計劃的制定應該讓當事人充分地參與,使他們感到自己的權力、自尊沒有被剝奪,使他們感覺到這是他自己制定的計劃,使他們按照“自己”制定的計劃付諸實施。
6.得到當事人承諾:一定要得到當事人的明確承諾,比如讓他(她)親口陳述:“我保證按照××計劃實施”。在繼續關心支持當事人的同時,要用理解、同情和建設性的方式去詢問、檢查和核實患者實施計劃的情況。與此同時,給予中肯、恰當的強化、支持和鼓勵。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