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心理卷入程度過高,限制孩子獨立生活空間
父母心理卷入程度過高,限制孩子獨立生活空間
父母期待與孩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孩子決定著家庭的氣氛!孩子爭氣,父母就沒有什么大煩惱,就算自己在工作中有些不愉快,也會在家里得到慰藉;如果孩子不爭氣,家長就不會有好日子,總有陰影掠過的感覺。父母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事業成功的父母希望子承父業;事業不成功的父母則將孩子視為自己的圓夢人。
孩子心靈的私人空間總是面臨著被侵占、被填充的境遇,他們想方設法尋求解脫。當孩子的“逆反”達到“自動化”程度時,父母就要內觀自己,找尋激發孩子抗拒動能的源頭了。
父母期待與子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大多數孩子對父母的心理卷入程度過高表示反感,他們渴望獨立的心靈空間。
過分關心保護,剝奪孩子的心理空間
中國的父母總是過分地關心孩子的事情。孩子遇到困難了,他們比孩子還憂心忡忡;孩子出現失誤,他們就覺得自己有很大的責任。父母心理卷入度高不僅剝奪了孩子的心靈空間,同時也剝奪了自己的自由空間。
心理卷入程度高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一、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表現出過分的依賴。孩子在物質生活上依賴父母,父母在精神生活方面依賴孩子。安美瑩的媽媽將自己的榮辱得失與孩子的榮譽和成績緊密聯系在一起,將孩子的成功視為自己的成功,孩子的失落視為自己的失敗。用成人功利的價值取向要求孩子決定取舍,當孩子的發展不能滿足自己的期許時,則產生教育職能被剝奪的焦慮。
二、父母對孩子的過分保護使孩子失去自我,無法全面客觀地看待自己,觀察社會。父母對孩子的過分保護會產生兩種極端的結果,一種孩子對父母的指引全盤肯定,對父母過于依賴,形成思維惰性,無法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道路。另一種孩子對父母的要求全盤否定,陷入盲目的敵對之中,強化了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三、父母對孩子的過分關注使孩子失去自我效能感,激化親子矛盾。當今社會,文化和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孩子所接觸的信息管路的極大豐富,以及青春期孩子考慮問題過于簡單、對事情的后果預測不足等因素,的確加大了父母的教育壓力。但父母對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認同,全面侵入孩子的生活領空,會造成孩子自我形象低下。孩子會將自身許多青春期普遍存在的適應不良問題都歸因到父母的教育問題,激化親子矛盾。
生理的“成人感”使孩子渴望獨立
有人將青春期稱為人的“第二次誕生”。第一次誕生是孩子作為獨立的生命而存在,第二次誕生則是孩子作為獨立人格的人而存在。生理的“成人感”使他們不能容忍完全被父母掌控的局面。那么父母如何順應孩子的成長,使自己的引領不成為孩子的牽絆呢?
1.實現與孩子在人格上的剝離
父母和孩子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誰都沒有必要為了對方而犧牲自己,更不能將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給對方。孩子是否成為主流社會認同的“成功的人”與父母是不是“盡職盡責”沒有必然的聯系。
父母與孩子之間要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不要過于卷入。父母不可能始終陪伴在孩子身邊,為他的一切選擇做主。為了孩子未來能夠適應社會,現在就要培養他們,在我們還能關照孩子的時候,盡力幫助他們鍛造豐滿的羽翼。當有一天孩子需要搏擊長空的時候,我們會坦然地說:我的孩子是好樣的。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