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幫孩子走出心理迷茫
高考后幫孩子走出心理迷茫
連日來,各類考試紛紛落下帷幕。成績的公布使那些考試失利的青少年因不堪忍受家長的責罵而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的事件屢屢見于報端。為什么那些正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少年如此輕視生命?為什么他們的父母面對自己的親生骨肉卻無計可施?北京友誼醫院心理門診副主任醫師柏曉利坦言:“
我們的教育中缺少了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親子之間溝通的訓練,包括表達感受的訓練。我們用太多的理性代替了感情的表達。對于青少年的離家出走、貪迷網絡游戲甚至輕視生命的現象,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都有責任幫助他們走出誤區!
柏大夫介紹說,許多走進心理診室的青少年,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大多已經對許多事情無所謂了。如學業、父母的感受和自己的前途,甚至自己的生命,但這些曾經對他們都十分重要。發生了什么事情讓他們如此沮喪?
過分溺愛讓孩子失去獨立和自信
有些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了溫馨的家庭,正是事事以他為中心的家庭讓他感到了不能再承受的壓力。在家里,六個大人托起一個孩子,家中一切活動都以他為中心的模式在學校行不通了。老師表揚別人沒表揚他,他就覺得老師不喜歡他,漸漸地,他害怕到學校去,害怕和同學在一起,他選擇了逃避。于是他躲在家里,躲在網絡游戲的虛擬空間里,他用這種方式告訴家里人,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但現實生活中他卻會感覺到自己是個無用和無能的人,他希望自己是一個真正的強者,能做自己要做的任何事情,但做不到。
望子成龍助長孩子的叛逆行為
有些父母把全部希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他們為孩子設計生活,將他的生活計劃到40年以后。他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活著,為誰活著。他開始表達自己的不滿,于是,他選擇了消極態度,去網吧、離家出走,用這種方式抗議著父母對他的控制。
父母越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結果孩子越會埋怨父母不仁慈,不理解自己,最終結果是父母與兒女間無端地生出許多摩擦。當望子成龍成為多數父母對兒女的社會性期待,甚至成為一種支配性的觀念時,其危害性就更加觸目驚心。
功利性的表揚將親情隔離
因為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媽媽不停地提醒“別發愣,趕快做作業”,“別看電視,趕快背單詞”,“放學趕快回家,別和同學瞎玩兒”。每天,他不知道如何面對學習中出現的困難,但卻必須面對媽媽的嘮叨。媽媽的脾氣越來越壞,越來越愛嘮叨,面對這些嘮叨,他不知怎樣和媽媽爸爸溝通,越來越多的障礙擋在他和父母中間。
許多家長不知道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孩子表現得越好,他們要求得就越高,并且越來越吝嗇對孩子的表揚。面對孩子,他們發現自己,越來越束手無策,表現得越來越沒有耐心。然而,孩子的心卻被深深地傷害著。
柏大夫強調,表揚是有效溝通的捷徑,但功利性的表揚卻會將親情隔離。作為家長和老師應更多地關注孩子努力的過程,并對他的行為、品行給予贊許,而不是看重結果。批評孩子時也要講究方法,最好就事論事,不要全面否定,尤其是對其人品、人格的否定。
加強溝通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理性不能代替感情的表達。很多家長總是用太多的理性代替感情的表達。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每一個成長時期都有必須完成的生命的任務。這包括建立親情,親密的依戀關系,規則的建立和服從,對挫折的耐受能力,對權威的認可,人際關系的初步學習以及進入青春期后家長必須要接受孩子在家庭中的變化。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將與父母拉開一些距離,還有,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后的各種矛盾心理,以及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立。
做一個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并不容易,父母也是帶著原來家庭教育的印記走過他們的人生。不同的是,在他們的年輕時代,媒體不像現在這樣發達,相對于現在世界還是比較封閉的。做父母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不知道如何與孩子交流,他們一次次失去了與孩子溝通的機會。而這些孩子能夠熟練地使用手機和各種聊天軟件與陌生人、同學聊天,卻拒絕了和父母情感上的溝通,因此也就沒有理解。
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