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西藥-乳腺
治療乳腺增生病常用的西藥有激素類、碘制劑及其他對癥治療藥物。傳統的激素類制劑主要是用雄性激素來對抗雌激素,如在月經期前10天中口服甲基睪丸素,每日1次,每次5~15mg,經前停服,每個周期用藥總量不超過100mg;或肌肉注射丙酸睪丸酮3~4 日,每日25mg。應用雄性激素治療可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如有一些男性化表現:多毛、嗓音變粗、痤瘡等;另外還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肝臟損害、頭暈、惡心等。以后,人們逐漸認識到,乳腺增生病并非單純的雌激素分泌增加,而是由于雌、孕激素的比率失衡,特別是月經周期中的黃體期孕激素分泌不足,雌激素相對增高所致,于是主張用黃體酮治療本病,以糾正雌、孕激素分泌的失衡,可在月經前2周開始用,口服黃體酮7~8日,每日5~10mg;或肌肉注射黃體酮每周注射2次,每次5mg,總量20~40mg。亦有人主張在月經間期用小劑量雌激素(1mg)口服,共服3周,于以后的月經間期再服,但逐漸遞減,即減少用藥量及用藥次數,共用藥6個月經周期。服用雌激素亦可出現惡心、嘔吐、頭痛等副作用,有些患者病情反可加重,因此,應用此法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掌握好量和度。
近年來,激素治療本病又有一些新的進展。由于激素受體的研究出現了突破性的進展,人們認識到乳腺增生病的發生與乳腺組織局部雌、孕激素受體的含量及敏感性增高有關,因此,開始使用激素受體拮抗劑治療本病。如雌激素受體拮抗劑三苯氧胺可競爭性地與雌激素爭奪雌激素受體,使雌激素無法發揮其生物學效應,應用三苯氧胺口服治療,每日2~3次,每次 10mg,可取得一定的療效。但服用三苯氧胺亦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如閉經、潮熱、惡心等。此外,人們還認識到內分泌紊亂造成的乳腺增生病并不僅僅是卵巢內分泌激素失衡,而且還受下丘腦、垂體等多種內分泌激素的影響,如催乳素及其他促性腺激素。使用溴隱亭可抑制催乳素的分泌,而達到治療本病的作用,可口服溴隱亭每日1次,每次1.25~5mg,其副作用可見惡心、嘔吐、眩暈、直立性低血壓等;使用丹那唑可抑制促性腺激素及卵巢激素的分泌,可用其口服治療本病,每日3次,每次100mg,療程1~6個月,副作用可見閉經、月經淋漓、體重增加、粉刺等。
小劑量的碘劑可刺激垂體前葉分泌黃體生成素,從而抑制雌激素的分泌,糾正黃體期激素比率的失衡,以達治療乳腺增生病的目的。碘制劑常用復方碘溶液或10%的碘化鉀溶液。
其他對癥治療藥物可用鎮痛劑、利尿劑等。此外,亦可服用維生素類藥物。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