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月經有關的病癥-月經
月經性皮疹 有些婦女逢月經來潮前后,無任何其它病因,在口唇或鼻翼周圍出現小米粒狀皰疹,有灼熱、刺癢感,或在胸背、四肢等部位見到丘疹、紅斑、小皰等多形性皮疹,這些皮損與月經周期有明顯關系。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卵巢分泌的孕酮增加所引起的過敏反應,故屬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月經性關節炎 有些婦女在月經期間可出現關節疼痛,尤以膝關節痛為多見,可伴有關節輕度腫脹和深部壓痛,走路(尤其下樓梯)時加重。有學者認為,經期體內激素分泌發生變化,引起水、鹽代謝紊亂,當機體水鹽積聚過多時,可出現關節腫痛、腹脹及乳房脹痛等癥狀。
月經性牙痛 有些青春少女在行經前后可發生牙痛,但多呈一次性發作。有些婦女還會伴有牙齦充血、紅腫及自發性出血等病變。這多因經期體內雌激素濃度增高,刺激牙齦內的特殊受體,致使牙髓和牙周膜血管擴張、腫大;進而壓迫局部神經而誘發。一般到月經干凈后,齒齦腫脹得以緩解,牙痛也隨之消失。
月經性哮喘 少數年輕婦女由于體質虛弱,月經失調,當月經來潮時,常可引起迷走神經過度興奮,大量分泌乙酰膽堿,促使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從而使哮喘發作。
月經性精神病 絕大部分發生在青春發育期,通常在月經來潮前有失眠、頭昏、多汗、口干、手足冷、食欲差等先兆;也有些少女突然發作,表現為神態失常、狂熱興奮、煩躁多語、時有哭喊、驚恐不安或呆滯、幻想、拒食或嗜睡,其癥狀與精神病患者相似,每次都與月經周期有關,持續時間約一星期左右,無需特殊治療,月經期后停止發作,恢復正常。
月經性氣胸 有少數婦女月經來潮時,可突然發生胸悶、氣急,甚至出現呼吸困難,口唇紫紺等癥狀。其特點是患者年齡為24-40歲之間,氣胸病變多在右側胸腔,發病時間往往處在行經前72小時至來潮后72小時,非月經期不發病。
此外,還有多種與月經周期變化有一定關系的疾病,如月經性鼻炎、鼻出血、月經性浮腫、月經性眼壓增高及嗓音改變等,對婦女身心健康都有一定影響。
月經性關節炎 有些婦女在月經期間可出現關節疼痛,尤以膝關節痛為多見,可伴有關節輕度腫脹和深部壓痛,走路(尤其下樓梯)時加重。有學者認為,經期體內激素分泌發生變化,引起水、鹽代謝紊亂,當機體水鹽積聚過多時,可出現關節腫痛、腹脹及乳房脹痛等癥狀。
月經性牙痛 有些青春少女在行經前后可發生牙痛,但多呈一次性發作。有些婦女還會伴有牙齦充血、紅腫及自發性出血等病變。這多因經期體內雌激素濃度增高,刺激牙齦內的特殊受體,致使牙髓和牙周膜血管擴張、腫大;進而壓迫局部神經而誘發。一般到月經干凈后,齒齦腫脹得以緩解,牙痛也隨之消失。
月經性哮喘 少數年輕婦女由于體質虛弱,月經失調,當月經來潮時,常可引起迷走神經過度興奮,大量分泌乙酰膽堿,促使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從而使哮喘發作。
月經性精神病 絕大部分發生在青春發育期,通常在月經來潮前有失眠、頭昏、多汗、口干、手足冷、食欲差等先兆;也有些少女突然發作,表現為神態失常、狂熱興奮、煩躁多語、時有哭喊、驚恐不安或呆滯、幻想、拒食或嗜睡,其癥狀與精神病患者相似,每次都與月經周期有關,持續時間約一星期左右,無需特殊治療,月經期后停止發作,恢復正常。
月經性氣胸 有少數婦女月經來潮時,可突然發生胸悶、氣急,甚至出現呼吸困難,口唇紫紺等癥狀。其特點是患者年齡為24-40歲之間,氣胸病變多在右側胸腔,發病時間往往處在行經前72小時至來潮后72小時,非月經期不發病。
此外,還有多種與月經周期變化有一定關系的疾病,如月經性鼻炎、鼻出血、月經性浮腫、月經性眼壓增高及嗓音改變等,對婦女身心健康都有一定影響。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