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人健康的“保護傘”
大豆異黃酮簡介
對大豆異黃酮的新認識異黃酮是蛋白酪氨酸激酶、dna拓撲異構酶i和h的特異抑制物,可干擾信號轉導途徑,阻遏細胞生長。它有各種阻斷和壓抑致癌物的作用,以異黃酮阻止雌激素進入細胞及其他作用。
大豆是異黃酮(黃豆苷原、三羥異黃酮)的豐富來源。大豆制品中異黃酮的含量隨大豆品種、地區(qū)、栽植條件、農藝方法、加工情況的不同而差別很大,甚至每批產(chǎn)品都不相同。
大豆異黃酮是主要的植物雌激素之一。它專一結合于近期發(fā)現(xiàn)的新的雌激素受體,該受體主要分布在骨、腦、血管內皮和膀骯中。
大豆異黃酮的雌激素活性僅為天然雌激素的1/100至1/1000,在活體內起雌激素和抗雌激素作用。
在大豆食物中與糖結合的苷,須經(jīng)腸道菌分解釋出游離異黃酮后才可被人體大量吸收。吸收后在肝內被扼合成葡萄糖苷酸或硫酸共扼物進入血漿。黃豆苷原可被代謝為4-7-二羥異黃烷有雌激素活性。異黃酮能越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
發(fā)酵后的大豆制品含游離異黃酮較多,可在十二指腸被吸收,使血液濃度上升較快。攝入后經(jīng)尿排出也較快,24小時后絕大部分已被排出,糞中的排出量較少。
大豆異黃酮的抗癌和保健功能
動物和體外試驗證明,大豆異黃酮能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細胞信號轉異的關鍵酶),可抑制癌細胞生長;可抑制dna復制和轉錄所必需的拓撲異構酶一型、二型;可抑制血管生成。異黃酮可調節(jié)細胞的細胞周期、分化和凋亡。異黃酮也是有力的抗氧化劑,特別是二羥異黃烷能保護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有助于防冠心病。
流行病學調查中發(fā)現(xiàn),常食大豆食物的民族,其婦女乳腺癌和男性前列腺癌及直腸結腸癌的發(fā)生率均比西方工業(yè)發(fā)達國家低,而且心血管疾病也較低。如日本婦女在改食西方型膳食后,第二代女性乳腺癌的發(fā)生率也便與西方國家婦女一樣;而食傳統(tǒng)膳食的日本婦女,患骨質疏松癥所致骨折也比西方婦女少。
每天要攝入多少異黃酮
絕經(jīng)后婦女食大豆蛋白40克/天(含異黃酮2.25毫克/克),骨密度增加,若異黃酮為1.39毫克/克蛋白時,骨密度不增加。所以90毫克異黃酮/天時有效,55.6毫克異黃酮/天時無效。
由于大豆異黃酮檢測困難,活體內基本上在分子水平上起作用,涉及許多細胞分子生化問題,目前的知識大部分源于動物試驗和體外研究,人體觀察結果很少,提不出它們的安全用量閡限值,初步材料提出,人體內起生物作用的異黃酮日攝入量為30—50毫克。上面已提及,每克大豆蛋白含異黃酮2.25毫克,如果每天要攝入30毫克異黃酮的話,則每天要吃大豆蛋白13*3克。換句話說,每天要吃大豆33.25克(因為100克大豆含有大豆蛋白40克)。如果吃豆腐,則每天要吃60克。
日本學者于2000年提出了日本人常食食物中四種黃酮化合物和異黃酮濃度(詳見附表),并以此根據(jù)對115名29~78歲日本北方婦女的三天膳食記錄和血尿取樣分析,結果推算出類黃酮總攝人量(不包括大豆異黃酮的4種黃酮化合物)均值16.7毫克/天,異黃酮47.2毫克/天。主要來源類黃酮是洋蔥,占總攝人量的45.9%,異黃酮是豆腐,占37%。異黃酮總攝入量超過膳食中其余抗氧化物,包括類黃酮、類胡蘿卜素(攝入量3.5毫克/天)、維生素e(8.2毫克/天),大致接近于抗壞血酸(109毫克/天)的一半。
有報告指出,女性幼年期較早接觸大豆異黃酮,成年后發(fā)生乳腺癌的風險比不接觸者低。鑒于異黃酮的安全限閡未定,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中尚含有其他植物雌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質,須注意其綜合效果,仍宜按平衡營養(yǎng)原理去進食其常食量。
- 網(wǎng)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y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jié)?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qū)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fā)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