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食養原則
古人云:“安身之本,必資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健,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國古代養生家都十分重視飲食的適度,在節制飲食方面均有許多精辟的論述和寶貴經驗。以下幾方面可供老人們參考和借鑒。
(一)伙食有節,忌暴飲暴食
老年人因消化能力減退,胃腸適應能力較差,暴飲暴食,不但會造成消化不良,而且還是誘發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老年人飲食要有規律,盡可能少食多餐,不饑餓,不過飽,要定時定量。正如《養生避忌》中說:“故善養生者,先饑而食,食無令飽;先渴而飲,飲勿過冷。食欲少而數,不欲頓而多”。《備急千金方》指出:“飲食以時,饑餓適中”。《壽世保元》也指出:“大渴不大喝,大饑不大食”。以上都是告誡人們應飲食有節,不暴飲暴食。此外,老年人還應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養病庸言》中說:“無論粥飯點心,皆宜嚼得極細咽下”。《醫說》中云:“食不欲急,急則損脾,法當熟嚼令細”。
(二)忌肥甘厚味
所謂肥甘厚味,就是中醫所說的膏粱厚味,一般是指非常油膩、甜膩的精細食物。這類食物脂肪和糖的含量都很高,容易造成老年肥胖。再者,過食油膩食物,對消化功能減弱的老年人來說,還可造成消化不良及胃腸功能紊亂,從而影響老人對營養的正常吸收。因此,古人對此早有論述,如《韓非子》中說:“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明代養生專書《壽世保元》中也說:“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養內者以活臟腑,調順血脈,使一身流行沖和,百病不作。養外者咨口腹之欲,極滋味之美,窮飲食之樂,雖肌體充腴,容色悅澤,而酷烈之氣,內濁臟腑,精神虛矣,安能保全太和”。所以,老年人應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膏粱厚味,以使神清體健,而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