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的燒茶和擂茶
佤族是跨國境而居的民族,國內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滄源佤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及雙江、耿馬、瀾滄、孟連等縣,滄源和西盟兩縣是佤族主要聚居縣。據2000年云南省人口普查統計,云南境內的佤族有人口38.3萬多;國外主要分布于緬甸,人口比國內多一些。佤族居住的地區,山嶺重疊,平地極少,故又稱阿佤山。中國的民族學研究者多數認為,佤族是現今云南南部的土著居民或最早居民,是古“濮”人的一支。在史書的記載中,漢朝所稱的“閩濮”、 “裸濮”唐朝所稱的“望蠻”、“望苴子”,明清所稱的“哈杜”、“哈喇”、“哈瓦”、“卡佤”等,指的都是佤族。關于民族來源,根據佤族的創世神話,人類起源于“司崗”,而對“司崗”的解釋各地稍有差異,西盟佤族認為“司崗”是石洞,“司崗里”,意即人從石洞里出來。據說這個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緬甸境內的布拉德寨(又譯巴格岱)附近的山上,距西盟縣馬散寨約25公里。至今,西盟縣和緬甸佤族地區等地的佤族還把它視為“圣地”,每隔5年還帶上豐厚的祭品舉行祭祀活動。西盟部分佤族自稱“勒佤”,意即奉神之旨意守護圣洞之人。滄源等地佤族認為“司崗”是葫蘆,“司崗里”,意即從葫蘆里出來。學術界對“司崗里”的解釋也不同,一說是佤族先民對遠古穴居生活的回憶;一說是佤族古代先民對女性生殖器的崇拜。各地佤族雖對“司崗里”的解釋有所不同,但都把阿佤山區視為佤族的發樣地,這說明他們在阿佤山區居住的歷史已很久遠。新石器時代佤族地區的重要文化遺存中的滄源巖畫(崖畫),就是最好的證明。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語支,由于歷史上受傣語和漢語的影響較深,有相當程度的借詞現象。1962年,人民政府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稱為“佤族”。
獨具一格的燒茶,佤族語“枉臘”,是一種與烤茶相似,而又獨具一格的飲茶方法。首先用壺將泉水煮沸,另用一塊薄鐵板盛上茶葉放在火塘上燒烤,致茶色焦黃聞到茶香味后,將茶倒人開水壺內煮。這種茶水苦中有甜,焦中有香,這種飲茶方法流傳巳久,現在佤族中仍保留這種飲茶習慣.
擂茶也是佤族的一種古老的飲茶方法,即將茶葉加入姜、桂、鹽放在土陶罐內共煮食用。
- 相關文章
-
拉祜族的燒茶、烤茶和糟茶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