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的龍虎斗
據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云南納西族人口為29.546萬人。納西族主要分布在滇、川、藏交界的橫斷山脈地區,絕大部分聚居在云南省,其中 70%的納西族聚居在滇西北麗江市、玉龍縣,其余散居于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勝縣和迪慶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縣、維西、德欽縣等。四川省有納西族八千多人,主要分布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縣、鹽源縣、鹽邊縣,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有少量納西族分布。西藏自治區有納西族一千多人,主要聚居在芒康縣。納西族史稱“摩沙”、”“么些”、“末些”、“摩娑”、“磨些”、“么西”等,摩梭人是納西族的一個支系。納西族自稱因方言不同而有所區別,寧蒗瀘沽湖地區的自稱“納日”、“納汝”或“納恒”,麗江等地多自稱“納西”。按納西語分析,“納”有“大”或“尊貴”的意思,“西”、“日”、“汝”、“恒”等意為“人”或“族”。另外,香格里拉三壩有自稱“阮可人”、維西有自稱“瑪里瑪沙”的納西族。1954年,奉民族意愿,經國務院批準,以“納西族”作為本民族的統一族稱。納西族由秦漢時期旄牛夷和川西、滇西北土著民族長期融合發展而形成的。先秦時期,納西族先民白狼夷就居住在滇、川、藏交界地區。公元3世紀,納西族先民摩沙夷(旄牛夷的一親屬支系)在川西形成狼岑、檠木部藩,勢力較強大。公元7世紀以后,納西族先民被稱為磨些蠻,分布范圍較廣。隋末唐初,磨些蠻在今賓川,縣建立區域性地方政權越析詔,勢力十分強大。到8世紀中期,大理地區的蒙舍詔滅越析詔,統一大理,稱為南詔,大量磨些蠻被迫向北遷移。IO世紀至13世紀中葉,磨些蠻屬大理國善巨郡管轄。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軍征服大理國,納西族地區歸屬元中央王朝版圖,設為麗江路,令納西族首領進行管轄。明代在納西族地區設麗江府,由納西族木氏世襲擔任知府職。清代中葉改土歸流后,仍為麗江府。1961年4月成立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現今又改為古城區和玉龍縣。納西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納西語以金沙江為界分為東、西兩個方言,納西語的標準語是西部方言,以麗江縣城大研鎮的語音為標準音。在納西族悠久的歷史進程中,曾經產生了東巴文、哥巴文兩種文字。
納西族是是一個喜愛飲茶的民族。龍虎斗,納西語“阿吉勘烤”,是一種富有神奇色彩的飲茶方式。首先將茶放在小土陶罐中烘烤,待到焦黃后注人開水煎煮,象熟中藥一樣,將茶汁熬得濃濃的,加在茶杯內盛上小半杯白酒,然后將熬煮好的茶汁沖進盛酒的茶杯內,頓時,杯內發出悅耳的響聲。納西族把這種響聲看作吉祥的象征,響聲越大,在場的人越高興,響聲過后茶香四溢,有些還要在茶水里加上一個辣椒.這是納西族用來治感冒的良方,喝一杯“龍虎斗”后,周身出汗,睡一覺后就感到頭不昏,渾身有力,感冒也治好了。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