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茶馬古道”
“三月里來,三月三,趕著騾馬進茶山,普洱茶好人人愛,馱起茶葉到遠方……”趕馬人早已不在,趕馬人的山歌依舊在茶鄉傳唱。穿行思茅村寨,所到之處,當地人總會為你奉上一杯普洱茶,醇香四溢,如山歌般令人陶醉。 呷一口濃茶,吸一口水煙,哈尼族老人緩緩悠悠講起茶馬古道的故事:五十年前,茶馬古道上何其熱鬧啊!馬幫、騾幫、牦牛幫浩浩蕩蕩逡巡其間,叮叮當當的鈴聲能傳出數里之外。茶、鹽、糖運了出去,馬匹、牛羊、皮毛又源源不斷地運了回來。儼然,這是一條西南絲綢之路。
普洱的同志介紹,在漫長的歷史中,茶馬古道形成了兩條主要線路:一條以云南普洱茶的原產地,即思茅、西雙版納等為起點,向西北經大理、麗江,到西藏昌都、邊壩、拉薩,再南下到緬甸、尼泊爾和印度;另一條茶馬古道則從四川的雅安出發,經瀘定、康定、巴塘等,再到尼泊爾、印度。前者蜿蜒4000多公里,附著了眾多的民族文化,有西雙版納的貝葉文化,有彝族祭壇上的火文化,有納西族的東巴文化,還有藏族的雪域文化等等。顯然,這又是一條文化之路。
茶馬古道吸引了法國探險家弗朗索瓦,也吸引了我們。站在普洱的茶馬古道入口處,但見簇新的石碑屹立一旁,上書“茶馬古道”四字。摩挲之下,突然間沒有了歷史塵封的厚重,茶馬古道上時來時往的當地人,表明這條道路依舊生生不息。步行古道,腳下微微泛起的塵土,幾多風雨;殘留的一段石板路上,蹄印依稀,欲說滄桑。同行的人都惋惜不已,嗟嘆著驛站倒了,嘛呢堆散了,壁畫沒了,茶馬古道的痕跡,在歲月摧殘下一點一點模糊了。
急!單一個“急”字,怎能述說思茅人此刻的心情。復活文化、發展旅游、振興經濟,又怎能撇開茶馬古道?思茅已經看清想透,這里不僅有“生態康樂休閑地”,還有“茶馬古道邊寨情”。于茶,兩年一屆的思茅國際茶文化旅游節,日臻成熟;于茶馬古道,正緊鑼密鼓進行茶馬古道的注冊和開發,并醞釀組織馬幫在茶馬古道來回走動,讓馬鍋頭放聲吆喝。或許不久,我們又將重新領略消逝良久的茶馬古道風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