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食積
食積是兒科臨床常見的病癥之一,食積可以引起胸悶、腹脹、腹痛、厭食等臨床表現,若不及時治療,患兒的生長發育將受到影響。推拿治療小兒食積,有效率較高,值得推廣應用。
病因病理
1、傷食:由于乳食不節、喂養不當、過食厚陳,以致脾胃損傷,運化失司,升降失調,乳食停積而不化。
2、胃陽虛:如果胃陽盛,則多會而不清。苦出現胃陽虛,則飲食而悶脹,飲食易于留滯。進食生冷之物,容易導致胃傷。
3、脾陽虛:脾陽虛,就會食而不化,飲食停留,脘痞腹脹。
臨床表現
胸脘痞悶,噯氣酸腐,大便臭穢,矢氣味殊,飲食不香或食欲大減;有的患兒會出現厭食,可能出現腹痛、哭鬧等。
推拿治療
食積應該被理解成是一個“證侯”,引起食積的原因很多,但這種原因在臨床上又很難找到,故可以稱之為“原發性食積”。被找到原因的“食積”,稱之為“繼發性食積”。繼發性食積的患兒中,有的可以用推拿治療。有的則不以推拿治療。因此,適應于推拿治療者主要是原發性食積。對原發性食積,也要分不同型采用手法。
1、食積夾寒型
治則:溫中健脾消食。
手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陰陽穴、三關穴、八勢穴、足三里穴、臍部及臍周圍之腹部。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補脾土穴:補脾土穴有二種方法,一種方是用指摩法治療脾土穴;另一種方法是,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間關節,由拇指橈側緣的遠端推至近端。上述二種補脾土的方法,醫者可任選一種,推三百下。
②分推:使患兒掌心向上,醫者用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分別從患兒腕部及手部的兩側背面托住患兒之手;以兩拇指自患兒腕掌面部橫紋的中點,同時分推至腕 橫紋的梭側及尺側,約一百下。
③推三關穴:由于是治療“食積夾寒”,所以推三關穴的次數應多一些,約推六百下。
④運八勢穴:使患兒掌心向上,醫者以一手指遠端的掌側面作為接觸面,在患兒的八封穴作指摩法,稱之為“運八封穴”,約三百下。
⑤分推腹陰陽穴:使患兒取仰臥位,醫者以左右兩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 分別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兩側的腋中線,分推二百下。
⑥摩揉臍腹: 使患兒取仰臥位,醫者以一手掌,在患兒的臍部及其周圍用掌摩法,持續數分鐘后,再在臍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較強的溫熱感。
2.食積夾熱型
治則:解熱健脾消合。
手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陰陽穴、三關穴、六腑穴、四橫紋穴、外勞宮穴、腹陰陽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清脾土穴:使患兒掌心向上,醫者用指推法,自患兒拇指的近端推向遠端,稱之為“清脾土”,三百下。
②補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對患兒進行治療,接著再用“補脾土穴”的方法,稱之為“先清后補”。食積夾熱時,常采用“先清后補”的方法。
③分推腕陰陽穴:約一百下。
④推三關穴:約二百下。
⑤退六腑穴:約六百下。退六腑穴的次數要比推三關穴的次數多,因為是“食積夾熱”。
⑥推四橫紋穴:四橫紋穴有兩種不同的位置,是四個穴位的總稱。在這里所說的位置是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掌指關節掌側橫紋處。醫者以推法,依次分別在上述部位進行治療,約數分鐘。
⑦揉外勞官穴:外勞官穴正對掌心勞官穴處。醫者用一般作順時針方向的指揉數十下。
病因病理
1、傷食:由于乳食不節、喂養不當、過食厚陳,以致脾胃損傷,運化失司,升降失調,乳食停積而不化。
2、胃陽虛:如果胃陽盛,則多會而不清。苦出現胃陽虛,則飲食而悶脹,飲食易于留滯。進食生冷之物,容易導致胃傷。
3、脾陽虛:脾陽虛,就會食而不化,飲食停留,脘痞腹脹。
臨床表現
胸脘痞悶,噯氣酸腐,大便臭穢,矢氣味殊,飲食不香或食欲大減;有的患兒會出現厭食,可能出現腹痛、哭鬧等。
推拿治療
食積應該被理解成是一個“證侯”,引起食積的原因很多,但這種原因在臨床上又很難找到,故可以稱之為“原發性食積”。被找到原因的“食積”,稱之為“繼發性食積”。繼發性食積的患兒中,有的可以用推拿治療。有的則不以推拿治療。因此,適應于推拿治療者主要是原發性食積。對原發性食積,也要分不同型采用手法。
1、食積夾寒型
治則:溫中健脾消食。
手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陰陽穴、三關穴、八勢穴、足三里穴、臍部及臍周圍之腹部。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補脾土穴:補脾土穴有二種方法,一種方是用指摩法治療脾土穴;另一種方法是,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間關節,由拇指橈側緣的遠端推至近端。上述二種補脾土的方法,醫者可任選一種,推三百下。
②分推:使患兒掌心向上,醫者用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分別從患兒腕部及手部的兩側背面托住患兒之手;以兩拇指自患兒腕掌面部橫紋的中點,同時分推至腕 橫紋的梭側及尺側,約一百下。
③推三關穴:由于是治療“食積夾寒”,所以推三關穴的次數應多一些,約推六百下。
④運八勢穴:使患兒掌心向上,醫者以一手指遠端的掌側面作為接觸面,在患兒的八封穴作指摩法,稱之為“運八封穴”,約三百下。
⑤分推腹陰陽穴:使患兒取仰臥位,醫者以左右兩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 分別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兩側的腋中線,分推二百下。
⑥摩揉臍腹: 使患兒取仰臥位,醫者以一手掌,在患兒的臍部及其周圍用掌摩法,持續數分鐘后,再在臍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較強的溫熱感。
2.食積夾熱型
治則:解熱健脾消合。
手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陰陽穴、三關穴、六腑穴、四橫紋穴、外勞宮穴、腹陰陽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清脾土穴:使患兒掌心向上,醫者用指推法,自患兒拇指的近端推向遠端,稱之為“清脾土”,三百下。
②補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對患兒進行治療,接著再用“補脾土穴”的方法,稱之為“先清后補”。食積夾熱時,常采用“先清后補”的方法。
③分推腕陰陽穴:約一百下。
④推三關穴:約二百下。
⑤退六腑穴:約六百下。退六腑穴的次數要比推三關穴的次數多,因為是“食積夾熱”。
⑥推四橫紋穴:四橫紋穴有兩種不同的位置,是四個穴位的總稱。在這里所說的位置是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掌指關節掌側橫紋處。醫者以推法,依次分別在上述部位進行治療,約數分鐘。
⑦揉外勞官穴:外勞官穴正對掌心勞官穴處。醫者用一般作順時針方向的指揉數十下。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