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療上的“太過”與“不及”
在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應該說每一位糖尿病人都能得到恰當合理的治療。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就絕大多數糖尿病人而言,他們的糖尿病并未得到充分的治療。問題出在哪里呢?
首先是相當多的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患糖尿病。我們在大慶市的調查表明,未做糖尿病的有關檢查,只有25%的糖尿病人因多飲、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心腦血管病去醫院就診,發現患有糖尿病;而75%的糖尿病患者因未做過糖耐量試驗,不知血糖已顯著升高,認為自己仍很健康,當然更想不到去治療。其次,已知自己患糖尿病的25%的人群中,有1/3因不了解糖尿病的危害而拒絕治療;有些則因為經濟條件差無力支付醫療費用而未能治療。在有幸享受公費醫療的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認識的差異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充分的治療。
一些人偏信根治的謊言,四處尋找偏方、秘方,直到發生酮癥酸中毒住院才肯開始真正的治療。有些病人用一階段降糖藥后,多飲、多尿癥狀減輕了,就認為已治愈而中斷治療。一些肥胖的糖尿病病人,治療中限制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本應成為降糖治療的基礎,但這樣做病人十分勉強。體重90公斤的人降到85公斤就會憂心忡忡,惟恐自己要發生營養不良;拖著肥胖的軀體,鍛煉時出一身臭汗,出門步行也遠不如乘小轎車那么瀟灑、舒適,于是減肥運動也就自生自滅了。
依然是肥胖,依然是高血糖!依然是高脂蛋白血癥,依然是高血壓!!在這死亡四重奏的壓力下,不少醫生的信心也被削去了大半。幾次忠告病人仍無動于衷,醫生不得己而退求其次,放棄治療中的某些目標。反擇其危害最大者作為治療目標。醫生松下來了,患者的病還會好嗎?你可能會抱怨醫生為什么不能不厭其煩再多幾次苦口婆心的勸告,精誠所至,頑石為開嘛。此言不錯。但醫生每天看幾十位門診病人,還要兼管住院病人,何況還有開會、會診在等待著醫生去做,醫生苦口婆心得下去嗎?這種責人不責己的做法、想法恐怕于事無補。為什么醫生的話不能打動您的心?外因要通過內因來起作用。讀一些科普文章可能有助于解決您的問題,若無時間讀書,仔細去琢磨一下也可能悟出一點道理。肥胖者減肥若方法得當不會引起營養不良。比如一個人在銀行有許多存款,若薪水超過消費,銀行內的儲蓄還會增加。即使一段時間內不給他發工資,他也絕不會餓肚子。因為他可以從銀行提款,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唯一的損失是銀行儲蓄有所減少。胖人有許多多余的脂肪組織。就像存款一樣,只有每日少吃東西,才能迫使將多余的脂肪提取、消耗,如果適度,不僅對人的健康沒有損害,反而會使血糖、血脂水平降低從而減少冠心病、腦梗塞的機會。當然我也不提倡許多保健品…快速減肥的做法。減肥太快因脂肪分解大多會形成有害的代謝產物,如機體不能及時排出,則有害于健康。我給胖人提出的減肥目標是:每月減1公斤體重。這既不難做到,也不會造成營養不良。因為糖尿病人可能確實缺乏維生素或鎂,但絕不缺乏熱量,只要飲食搭配合理,減肥絕對有益于健康。
前面所說的是糖尿病治療的不及(即不充分),與此相對的是治療太過(即過度治療)。這聽起來好像有些奇怪,但確實屢見不鮮。我常常遇到一些病人(尤其是來自農村的病人)。就診前吃了多種降糖藥物血糖仍很高,餐后可達400毫克以上,以為自己的病沒救了。仔細詢問這些人,發現多為僅發病一兩年的患者,卻同時吃兩種藥物,午餐前或晚餐前饑餓難忍,心慌多汗,急著吃些東西才好些。他們的問題就是治療太過。輕型糖尿病本來僅僅減少飲食攝人就能使血糖降低,若吃過量的降糖藥物,如消渴九每日服30粒就會造成低血糖,這種低血糖又會引起更嚴重的高血糖。我們常常要做出的決定是減少這些人的降糖藥物劑量,用藥少了,血糖也不那么高了。過猶不及這四個字是對這種錯誤療法最好的注解。合理的治療應是恰到好處,既無不及又不太過,而做到這一點需要高明的醫術,也需要醫生與病人良好的配合。
首先是相當多的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患糖尿病。我們在大慶市的調查表明,未做糖尿病的有關檢查,只有25%的糖尿病人因多飲、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心腦血管病去醫院就診,發現患有糖尿病;而75%的糖尿病患者因未做過糖耐量試驗,不知血糖已顯著升高,認為自己仍很健康,當然更想不到去治療。其次,已知自己患糖尿病的25%的人群中,有1/3因不了解糖尿病的危害而拒絕治療;有些則因為經濟條件差無力支付醫療費用而未能治療。在有幸享受公費醫療的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認識的差異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充分的治療。
一些人偏信根治的謊言,四處尋找偏方、秘方,直到發生酮癥酸中毒住院才肯開始真正的治療。有些病人用一階段降糖藥后,多飲、多尿癥狀減輕了,就認為已治愈而中斷治療。一些肥胖的糖尿病病人,治療中限制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本應成為降糖治療的基礎,但這樣做病人十分勉強。體重90公斤的人降到85公斤就會憂心忡忡,惟恐自己要發生營養不良;拖著肥胖的軀體,鍛煉時出一身臭汗,出門步行也遠不如乘小轎車那么瀟灑、舒適,于是減肥運動也就自生自滅了。
依然是肥胖,依然是高血糖!依然是高脂蛋白血癥,依然是高血壓!!在這死亡四重奏的壓力下,不少醫生的信心也被削去了大半。幾次忠告病人仍無動于衷,醫生不得己而退求其次,放棄治療中的某些目標。反擇其危害最大者作為治療目標。醫生松下來了,患者的病還會好嗎?你可能會抱怨醫生為什么不能不厭其煩再多幾次苦口婆心的勸告,精誠所至,頑石為開嘛。此言不錯。但醫生每天看幾十位門診病人,還要兼管住院病人,何況還有開會、會診在等待著醫生去做,醫生苦口婆心得下去嗎?這種責人不責己的做法、想法恐怕于事無補。為什么醫生的話不能打動您的心?外因要通過內因來起作用。讀一些科普文章可能有助于解決您的問題,若無時間讀書,仔細去琢磨一下也可能悟出一點道理。肥胖者減肥若方法得當不會引起營養不良。比如一個人在銀行有許多存款,若薪水超過消費,銀行內的儲蓄還會增加。即使一段時間內不給他發工資,他也絕不會餓肚子。因為他可以從銀行提款,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唯一的損失是銀行儲蓄有所減少。胖人有許多多余的脂肪組織。就像存款一樣,只有每日少吃東西,才能迫使將多余的脂肪提取、消耗,如果適度,不僅對人的健康沒有損害,反而會使血糖、血脂水平降低從而減少冠心病、腦梗塞的機會。當然我也不提倡許多保健品…快速減肥的做法。減肥太快因脂肪分解大多會形成有害的代謝產物,如機體不能及時排出,則有害于健康。我給胖人提出的減肥目標是:每月減1公斤體重。這既不難做到,也不會造成營養不良。因為糖尿病人可能確實缺乏維生素或鎂,但絕不缺乏熱量,只要飲食搭配合理,減肥絕對有益于健康。
前面所說的是糖尿病治療的不及(即不充分),與此相對的是治療太過(即過度治療)。這聽起來好像有些奇怪,但確實屢見不鮮。我常常遇到一些病人(尤其是來自農村的病人)。就診前吃了多種降糖藥物血糖仍很高,餐后可達400毫克以上,以為自己的病沒救了。仔細詢問這些人,發現多為僅發病一兩年的患者,卻同時吃兩種藥物,午餐前或晚餐前饑餓難忍,心慌多汗,急著吃些東西才好些。他們的問題就是治療太過。輕型糖尿病本來僅僅減少飲食攝人就能使血糖降低,若吃過量的降糖藥物,如消渴九每日服30粒就會造成低血糖,這種低血糖又會引起更嚴重的高血糖。我們常常要做出的決定是減少這些人的降糖藥物劑量,用藥少了,血糖也不那么高了。過猶不及這四個字是對這種錯誤療法最好的注解。合理的治療應是恰到好處,既無不及又不太過,而做到這一點需要高明的醫術,也需要醫生與病人良好的配合。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