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術健身養生的機理
拳術健身養生的機理
拳術,是以修煉內氣、展放外形和提高機體收縮功能為目的的,蘊含著吐納、導引、坐功、睡功等多種內功。操練之時,緩緩運氣,上至巔頂,下至涌泉。手之出入,足之進退,身之左旋右轉,練成一氣,最終氣沉丹田。久之,則丹田真陽內生,至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機體上下通、前后通、左右通、內外通,一身之氣通與天地氣通相合,即 “天人合一”也,此正所謂《黃帝內經》“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全身”之意。它從修練后天水谷之氣入手,通過后天充養先天功能的逐漸加強和積蓄,筑起機體健康的穩固長城。

拳術要求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而又尤重于內練。通過心靈的感受,情感的塑造,表想出人自我的神韻和魅力。練拳時心靜神定,以養心斂神;舒體凝目,以養肝育陰,中氣厚實,以養脾益胃;呼吸自如,以養肺聚氣;丹田氣守,以養腎納氣。中醫有“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原理,氣血通暢,意念引導內氣流于四肢,則筋骨堅牢、動作靈活;肌肉堅實,贅肉消除;毛發堅固,光澤柔潤。同時,練拳還能開發身體的潛能,激發人體的極限。堅持長期修煉,就可能達到祛病強身、延年益壽之目的。
鑒于此,無論何種拳種的練習,都要守中氣,絕雜念,緩呼吸,蓄眼神,即做到所謂“過去的不想,眼前的不顧,將來的不慮”者,不能有大喜大悲、著急狂躁的情緒。有云:“心不安,則性擾之;氣不聚,則神散之。心性不相銜,則四體百骸無不盡亂;神氣不相接,則千經百脈,莫不盡閉。雖依法作勢而無大效焉!本毴要長期堅持,順其自然,無忌心、斗心、灰心,千錘百煉,方能達到“動四兩撥千斤”之境界。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