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養生保健五注意第 3 頁
三、飲食適補營養
增加熱量,保證充足的與其曝寒和勞動強度相適應的熱能,是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產熱營養素的適宜比例,以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別占13%~15%、25%~35%和60%~70%為宜。即是說,蛋白質供應量限制在常溫下的需要量水平,熱量增加部分,應以提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供應量來保證。
冬季是飲食補養的最好季節,正如俗話所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作為產熱高和溫熱性的食物,主要有羊肉、狗肉、雀肉、鹿肉、牛肉、雞肉、蝦仁、桂圓、紅棗等,這些對于素體虛寒、陽氣不足者尤其有益。為使“陰平陽秘”,冬季還宜配食鱉、龜、鴨、鵝、藕、木耳等護陰之品,尤其是一些體弱多病、精氣虧損的老年人,以求陰陽平衡。我國民間有冬至吃赤豆粥、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五吃“八寶粥”的習俗,冬天尤其提倡食用熱粥,既祛寒,又給養,還療疾,可謂一舉多得。
四、起居守時有序
對于冬季養生,自古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之說,意思是,人們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些睡,晚些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以后。尤其是年邁體弱的老年人,應避寒就暖,不要過早起床。另須注意的是,心臟病患者不宜“起早”,肝病、腎病、胃病患者莫要“貪黑”。冬天睡眠時間較長,但切忌蒙頭大睡。若遇太陽出照,應勤曬被褥,并盡可能到室外接受“日光浴”。為了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平時宜開窗透氣。一般80平方米的居室,10分鐘左右即可換氣一次,若室內外溫差較小,可適當延長開窗時間,但一般30分鐘即已足夠。同時,室內應盡可能多地接受日光照射,盡享大自然的恩賜。冬天采暖房間適宜的小氣候為,溫度19~24℃,濕度40%~50%,空氣流速0.2米/秒。室內可盆栽些花草,調節空氣濕度。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