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養生與疾病預防第 2 頁
第三是培養愛好,充實生活。人的精神生活是虛實相生的,所謂“虛”,指的是一種淡泊寧靜,恬淡虛無的心境。正如《內經》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所謂“實”,是相對于精神頹廢、無所追求而言的。這種精神的培養可通過合理、可行的個人愛好(如種植花草、釣魚、練書法等)、對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或者腳踏實地的工作等等來充實。還是那位陸放翁,他晚年時喜歡自己動手釀制陳酒來品味,并堅持每日飲用果酒。用現代醫學觀點來講,適量飲用果酒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預防血栓形成大有好處。陸游曾做詩曰:“山廚薪桂煮軟羹,旋洗香蔬親自烹。從此八珍俱避舍,天然甜美屬甜羹”。第四是采用適當的形體鍛煉來輔助情志調節。既可以選用適合自己的較劇烈一些的鍛煉方式如爬山、長跑、球類運動等,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漫步、競走、氣功、太極拳等舒緩一些的運動項目來修身養性,調節情志。在這里要特別提醒的是,老年人應該鍛煉,年青人更應該鍛煉。其實,鍛煉如儲蓄,年青時堅持鍛煉就是為年老時抗御疾病、益壽延年積累了資本,反之,如果年青時不注重鍛煉甚至形成不良嗜好,則無異于透支健康,極有可能為自己的將來埋下疾病的禍根,有專家建議身體鍛煉至少應從30歲開始長期堅持。
當然,真的患了疾病單靠鍛煉和情志調節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調節情志的同時予以藥物治療。我國著名的內科疑難病專家胡思榮在診療時他就很強調藥物治療與情志調節并重的原則,他說,“內科疑難病患者常常遷延日久,對個人,對家人影響都比較大,很多疑難病患者一談起病情就澘然淚下,甚至失聲痛哭。慢性病患者由于長期的病痛折磨,容易發生情志失常,兩者互為因果,惡性循環。因此,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情志調養十分必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