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祖望的養生方法第 2 頁
充 充實的內心世界。誠如《孟子·盡心下》所謂:“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精神生活富足,自然內心愉悅,心靈強大。
空 一切欲望要空。也就是包括享受在內的一切欲望與要求要空,向佛教的“五蘊皆空”靠攏,什么都不想、不要。在欲望上空了,反過來,內心上更充實了。
聾 就是塞耳不聞天下事。戰國時的慎到,早就教人養生之道中的一個聾字,謂:“不瞽不聾,難作阿公。”就是說你想做一個長壽的阿公,必須裝聾作啞。
雄 英雄氣概之謂。我們保健養生所需要的是在心靈上“恬淡無煩”,絕對不是精神上“萎靡不振”。還是要雄才不減、雄姿永駐、雄風長在。否則的話,盡管錦衣華服,恐怕也俏不起來。
通 就是要想得開,想得通。把所有事物,如什么冤屈之感都要想開些,這叫“通真達靈”。小事情視而不見,則什么麻煩也沒有,這叫“通權達變”。任何再難不過的事,只要你想得通,即可“天塹變通途”,也就是“通衢廣陌”了。如用我們中醫行話來說,叫“通則不痛,不通則痛”。
澄清養生四大誤區
一、重視“不足”,不見“有余”
不足或有余,都是失去平衡。在物則傾,在人則病。應補其不足,去其有余,使之平衡。人們在養生之道方面,總認為“不足”是首位,因此常!把a其有余”而造成火上澆油的反作用。
二、將養生誤為滋補
許多人把“滋補”與“養生”作為同義詞,這是十分危險的。小虛大補,不虛進補的盲補不可取。
三、過分強調休息
有人認為“休息有益,操勞有害。”其實過度的或不恰當的勞或逸,都是有害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身勤則強,逸則病。
四、強調盡興而損健康
適當的興致對人的心身有好處,但過分“盡”則物極必反,如過喜傷心。宜少情欲,節聲色,薄滋味。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