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如何抑怒養生
古代名人如何抑怒養生
生活中,常有人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氣發怒,不僅傷了朋友間的和氣,還有損自己的身體健康。很多古代名人都很長壽,這些古代名人是如何抑怒養生的呢?中醫五絕網來為您說一說:
西門豹“佩韋以緩氣”。《韓非子》載,春秋時魏國鄴令西門豹性情暴躁,易怒,為自控,“佩韋以緩氣”。韋者,熟牛皮也,其質地柔軟。西門豹效其特性以自戒,每當脾氣發作,即用手撫之良久,怒則消除。
張發“寫字以散氣”。韓愈《送高閑人序》介紹,唐代文人張發愛好寫字,但非練技,而是消遣。每遇不平之事,氣從衷來,立即用寫字散氣。韓愈贊曰,此法簡單有效,如握筆草書尤其是狂草,寫字前所發之怒氣皆移向筆端,流向書面而消散。
陸游“賞花以破怒”。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一生坎坷,但他持有養生之道,活到耄耋之年。他平時愛種花、賞花,每身處逆境,為排解心中愁怒,就去賞花,“放翁年來百事情,惟見梅花愁欲破”。
李納“弈棋以息怒”。明代鄭王宣《昨非庵日撰》載,李納性火,易發脾氣,但酷好弈棋。只要下棋,心態旋即安詳,其家人每見他躁怒時,遂悄悄端出棋盤放在他面前,其面顏立刻改觀,取子布局,接著怒氣煙消云散。
鄭板橋“面竹以忘怒”。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在任山東范縣(今屬河南)、濰縣知縣時郁郁不得志。當他受上司諷壓、怒氣來時,便鋪好宣紙,提筆畫竹,以抑怒氣。尤其他因助農民告狀及辦理賑濟得罪豪紳而罷官后,畫竹更成為他晚年自娛怡樂、排怒解愁的養生之道。
李漁“著書以釋怒”。清代戲曲理論家、作家李漁說:“予無他癖,唯有著書。憂籍以消,怒籍以釋,牢騷不平之氣籍以鏟除。喜怒哀樂,皆成文章。”
林則徐“懸聯以警怒”。林則徐禁煙時,常常發怒,遂在書房掛“警怒”以自制,并于廳堂懸一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上聯自我警示應寬宏大量,下聯自我告誡要無畏無私。
延伸閱讀: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