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絕指針療法得以治病,主要是能夠調整營、衛、氣、血的關系。《靈樞經》營衛生會篇說:“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于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中國醫學大辭典》上說:“清者為營,即人體發血管中之血,亦稱動脈血,以其初經肺中之新空氣濾過,經心房之排動而出,故澄徹鮮紅也。濁者為衛,即人體回血管中之血,亦稱靜脈血,當其尚未回入肺臟之前,濁質多存于血中,故其脈管亦青黯而不鮮明也;營在脈中,即發血管均在人體血脈之里層;衛在脈外,即回血管均在人體血脈之外層。”此證明營、衛與循環系統的關系之密切。決氣篇說:“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邪客篇說:“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以營四末,內注五臟六腑。”
根據以上所言,血的來源是中焦吸收了飲食的精華,通過氣化作用成為營氣,營氣所分泌之津液入脈中,內注五臟六腑,外養四肢百骸,全身無不受其營養。衛也同樣是從食飲中吸收其養分而成。《素問經》痺論篇說:“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于盲膜,散于胸腹。”根據上面論說可見,衛氣是分布在脈道之外,和靜脈的路線很有關系。又陰陽應象大論篇說:“天氣通于肺,地氣通于嗌。”是說人身氣的來源,一是天空之氣,從呼吸而脈;一是水谷之氣,從飲食而入嗌。由此而知,人身之氣,即水谷之氣與天空之氣合并而成。
五絕指針療法,通過對經絡穴位的刺激調理,消除經脈循行通路上的疼痛,紅腫等現象,就是調節營、衛、氣、血保持平衡,使其順筋脈正常運行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