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說吃六味地黃丸可能長腎結石,是這樣嗎?中醫五絕網專家為您解釋一下:
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茯苓這六味中藥組成。最早是“八味地黃丸”,見于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后來,宋代名醫、兒科專家錢乙把八味地黃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這種溫補的藥物去掉了,變成了現在的六味地黃丸,并用它來治療小兒先天不足,發育遲緩等病癥。

六味地黃丸以滋補腎陰為主;此外,從藥方的組成來看,它可以達到三陰同補(補腎陰、補肝陰、補脾陰)的效果,比如熟地黃可以補腎陰;山茱萸則是肝腎同補,通過補肝來達到補腎的目的;山藥能健脾益腎,通過健脾來補后天。由此可以看出,六味地黃丸只適用于陰虛,陽虛者就不適用了。
在臨床上所見,有的腎結石病人,經過治療,原來的小腎結石基本排完,醫生建議以金匱腎氣丸溫補腎陽,而病人自以為六味地黃丸補腎好,則連續服用了十幾盒,結果,不到一年時間,又出現腰腹疼痛劇烈,經檢查,腎內的結石又大又多,超過了一年前所患結石的十倍之多。
腎結石本為腎陽虛所致,再補腎陰則陽氣更虛,致使腎水不利,腎內雜質積聚、質變,結石體越加增大、增多。
通過上面的介紹及臨床觀察,吃六味地黃丸不得法,真的可以長腎結石!所以,不能盲目進補六味地黃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