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加強中醫醫療服務人才培養。
5.推進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以崗位需求為基礎,統籌兼顧畢業生數量和培訓能力,合理確定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規模。加強培訓基地評估工作,擇優遴選創建一批示范基地,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形成數量適宜、布局合理的培訓基地網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培訓能力建設,遴選建設一批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師資培訓基地,不斷提高中醫住院醫師培訓水平。選擇條件成熟的地區和專業,試點開展中醫醫師專科規范化培訓。
6.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通過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等途徑,加強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培養。加強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新增建設一批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以提高崗位勝任能力為核心,加強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的中醫藥人員崗位培訓,培養縣級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對在職在崗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進行中醫藥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輪訓,規范和提高基層中醫藥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
7.加強高層次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以提升中醫藥臨床服務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搭建不同層級的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培養造就一批具有深厚中醫藥理論基礎和學術經驗、堅持中醫藥原創思維并掌握現代科學研究方法的中醫藥高層次人才,構建骨干人才、優秀人才、領軍人才有機銜接的中醫藥高層次人才隊伍。圍繞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要求,加強中醫藥學科建設,整合中醫藥優勢學科資源,強化學科交叉融合,著力培養一批中醫藥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骨干人才,形成一批中醫藥協同創新團隊。
8.加強民族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大力發展民族醫藥教育,鼓勵和扶持民族地區和高等院校開辦民族醫藥專業,支持有條件的民族醫藥院校開展民族醫藥研究生教育。建立一批民族醫藥優勢特色教育培訓基地,傳承、保護和利用好民族醫藥理論、方藥、技藝。設立民族醫藥人才培養專項,重點開展民族醫藥在職在崗人員培訓,培訓一批各類各層次民族醫藥人員。
9.加強中西醫結合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政策措施,推進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培養質量。建立更加完善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鼓勵通過西醫師脫產學習中醫、“西學中”研究生班等多種途徑,加強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實施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非中醫藥人員中醫藥理論知識系統培訓,推進綜合醫院西醫師學習中醫專項行動計劃。加強中西醫結合學科體系建設,強化中西醫結合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健全中西醫結合職稱體系和職稱評審辦法,進一步細化中西醫結合醫師執業范圍。
專欄2中醫醫療人才培訓專項
01 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
選拔100名“岐黃學者”,造就一批在中醫、中藥、民族醫藥、中西醫結合等領域具有突出的學術經驗傳承或科技創新能力,并作出重要業績,對推動中醫藥發展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的中醫藥領軍人才;選拔10名左右具有國際視野、世界學術影響力和卓越貢獻的“中醫藥首席科學家”。
培養1000名在中醫、中藥、民族醫藥、中西醫結合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學術經驗傳承或科技創新能力,并取得突出成績、在全國有較大學術影響力的中醫藥優秀人才。
培養10000名在中醫、中藥、民族醫藥、中西醫結合等領域具有較好的學術經驗傳承或科技創新能力,并做出一定成績的中醫藥骨干人才。
02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項目
到2020年,全面實施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初步建立中醫醫師專科規范化培訓制度,支持建設一批中醫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和師資培訓基地,培訓中醫住院醫師72000名(含中醫類別全科醫生10000名),對5000名中醫醫師開展專科規范化培訓。
03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重點支持建設一批高峰學科、高原學科、新興交叉邊緣學科,培養一批中醫藥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骨干人才,形成一批中醫藥協同創新團隊。
04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項目
到2020年,新增建設3000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培養縣級中醫臨床技術骨干1.5萬名;對在職在崗鄉村醫生進行中醫藥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規范和提高基層中醫藥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
05非中醫類別醫師系統學習中醫藥知識技能
在中醫醫療機構從事臨床工作的非中醫類別醫師,通過系統培訓,熟悉中醫藥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中成藥的合理使用,具有一定的中醫理論思維能力和中醫臨證能力。 4/8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6 7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