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挺
婦女陰中有物下墜,或挺出陰道口外者,稱為陰挺,又稱陰挺下脫、陰菌或陰痂。因本病多發生于產后,故又有“產腸不收”之稱。陰挺包括了西醫所稱的子宮脫垂及陰道前后壁膨出。本節主要討論子宮脫垂。
陰挺的診斷要點
1.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于陰道口外,作為診斷標準。
2.根據脫垂的程度,子宮脫垂分三度:
I°子宮頸下移至處女膜陰道口內,但不越出陰道口。
Ⅱ°A子宮頸脫出陰道口外,宮體仍在陰道內。
Ⅱ°B子宮頸及部分宮體,大部分陰道前壁脫出陰道口外。
Ⅲ°整個宮體脫出陰道口外,全部陰道壁外翻。
一般認為I°及Ⅱ°A可服中藥治療,Ⅱ°B及Ⅲ°常須手術治療。
陰挺的辨證分析
陰挺發生的主要病因病機是多產、產傷等,導致中氣下陷或腎虛不固,使胞絡損傷,不能提攝子宮。治法應根據“虛者補之,陷者舉之,脫者固之”的原則,以益氣升提,補腎固脫為主。
陰挺的辨證論治
氣虛型
【證見】 子宮下移或脫出陰道口外,自覺小腹下墜,有物從陰中脫出,勞則加劇。四肢無力,少氣懶言,面色少華,尿頻,帶下量多,質稀色白。舌淡苔薄,脈虛細。
【治法】 補氣升提。
【方藥】
1.主方補中益氣湯(李呆《脾胃論》)加味
處方:北黃芪50克,白術15克,陳皮6克,升麻15克,柴胡6克,黨參30克,炙甘草9克,當歸15克,續斷15克,金櫻子30克(或用金櫻子根),枳殼15克,水煎服。
2.中成藥
補中益氣丸,每次6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升陷湯(龔其恕《浙江中醫雜志》1985.4)
處方:柴胡15克,升麻15克,黃芪60克,桔梗10克,知母15克,黨參60克(重者用紅參15克,另燉后兌人)。水煎早晚2次分服,每日1劑。
(2)老南瓜蒂湯(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老南瓜蒂6個。將瓜蒂對剖開,煎取濃汁頓服。每日1次,5日為1個療程。
(3)托垂方(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升麻4克(研末),雞蛋1只。在雞蛋頂端鉆一個黃豆粒大小的圓孔,把藥末放入雞蛋內,攪勻;取白紙一小塊,蘸水將蛋孔蓋嚴。然后將蛋放蒸籠內蒸熟,去殼內服。每天1次,10日為1個療程;間隔2日,再服第2個療程。
腎虛型
【證見】 陰中有物脫出。腰酸膝軟,小腹下墜,小便頻數,夜間尤甚,頭暈耳鳴。舌淡紅,脈沉弱。
【治法】 補腎固脫,佐以益氣。
【方藥】
主方大補元煎(朱丹溪《丹溪心法》)加減
處方:黨參30克,山茱萸15克,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熟地黃20克,當歸15克,炙甘草9克,山藥30克,北黃芪30克,白術15克,金櫻子30克,菟絲子20克。水煎服。
說明:上述二型均可因子宮常脫出陰道口外,摩擦損傷,局部出現紅腫潰爛,黃水淋漓,帶下色黃量多,或如膿有臭氣,此時必須先清利濕熱,內服龍膽瀉肝湯加減。也可用此湯外洗,再噴撒喉風散合珍珠層粉,以清熱解毒生肌。局部癥狀改善后,按各型施治,或行手術治療。
陰挺的其他療法
1.陰挺的針灸治療
(1)氣虛者,取督脈、足太陰、陽明經穴為主。針刺補法并灸。取穴:百會、氣海、維道、足三里、三陰交。
(2)腎虛者,宜調補腎氣,固攝胞宮,取任脈,足少陰腎經穴為主。取穴:關元、子宮、照海。
2.陰挺的飲食療法
北芪升麻烏雞湯:烏雞1只,宰好去腸雜洗凈,再將北黃芪30克、升麻15克納入雞腹中,然后加水500毫升及調料適量,隔水燉爛。食肉飲湯,隔日一料,連服多日。腎虛明顯者,也可加入巴戟天肉30克。
豬腸巴戟湯:豬大腸300克,巴戟天30克,升麻9克。將大腸治凈,升麻、巴戟天一起納入大腸內,放砂鍋內加水適量燉至爛熟,調味后分次吃腸喝湯。每周2~3次,連服3周。
乳鴿北芪杞子湯:將乳鴿宰凈切塊,加入北黃芪、枸杞子各30克,放燉盅內加水適量,隔水燉熟,去藥渣飲湯吃鴿肉。隔日1次,連服10-15次。
3.陰挺的預防與調護
實行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可大大降低陰挺的發病率。
實行新法接生,及時修補裂傷的會陰。
產后3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保持大便通暢,積極治療慢性咳嗽。
陰挺的診斷要點
1.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于陰道口外,作為診斷標準。
2.根據脫垂的程度,子宮脫垂分三度:
一般認為I°及Ⅱ°A可服中藥治療,Ⅱ°B及Ⅲ°常須手術治療。
陰挺的辨證分析
陰挺發生的主要病因病機是多產、產傷等,導致中氣下陷或腎虛不固,使胞絡損傷,不能提攝子宮。治法應根據“虛者補之,陷者舉之,脫者固之”的原則,以益氣升提,補腎固脫為主。
陰挺的辨證論治
氣虛型
【證見】 子宮下移或脫出陰道口外,自覺小腹下墜,有物從陰中脫出,勞則加劇。四肢無力,少氣懶言,面色少華,尿頻,帶下量多,質稀色白。舌淡苔薄,脈虛細。
【治法】 補氣升提。
【方藥】
1.主方補中益氣湯(李呆《脾胃論》)加味
處方:北黃芪50克,白術15克,陳皮6克,升麻15克,柴胡6克,黨參30克,炙甘草9克,當歸15克,續斷15克,金櫻子30克(或用金櫻子根),枳殼15克,水煎服。
2.中成藥
補中益氣丸,每次6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升陷湯(龔其恕《浙江中醫雜志》1985.4)
處方:柴胡15克,升麻15克,黃芪60克,桔梗10克,知母15克,黨參60克(重者用紅參15克,另燉后兌人)。水煎早晚2次分服,每日1劑。
(2)老南瓜蒂湯(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老南瓜蒂6個。將瓜蒂對剖開,煎取濃汁頓服。每日1次,5日為1個療程。
(3)托垂方(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升麻4克(研末),雞蛋1只。在雞蛋頂端鉆一個黃豆粒大小的圓孔,把藥末放入雞蛋內,攪勻;取白紙一小塊,蘸水將蛋孔蓋嚴。然后將蛋放蒸籠內蒸熟,去殼內服。每天1次,10日為1個療程;間隔2日,再服第2個療程。
腎虛型
【證見】 陰中有物脫出。腰酸膝軟,小腹下墜,小便頻數,夜間尤甚,頭暈耳鳴。舌淡紅,脈沉弱。
【治法】 補腎固脫,佐以益氣。
【方藥】
主方大補元煎(朱丹溪《丹溪心法》)加減
處方:黨參30克,山茱萸15克,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熟地黃20克,當歸15克,炙甘草9克,山藥30克,北黃芪30克,白術15克,金櫻子30克,菟絲子20克。水煎服。
說明:上述二型均可因子宮常脫出陰道口外,摩擦損傷,局部出現紅腫潰爛,黃水淋漓,帶下色黃量多,或如膿有臭氣,此時必須先清利濕熱,內服龍膽瀉肝湯加減。也可用此湯外洗,再噴撒喉風散合珍珠層粉,以清熱解毒生肌。局部癥狀改善后,按各型施治,或行手術治療。
陰挺的其他療法
1.陰挺的針灸治療
(1)氣虛者,取督脈、足太陰、陽明經穴為主。針刺補法并灸。取穴:百會、氣海、維道、足三里、三陰交。
(2)腎虛者,宜調補腎氣,固攝胞宮,取任脈,足少陰腎經穴為主。取穴:關元、子宮、照海。
2.陰挺的飲食療法
3.陰挺的預防與調護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