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麻疹
麻疹是小兒時期常見的急性發疹性傳染病。1~5歲的小兒多見,常發生在冬春兩季。臨床以發熱、咳嗽、鼻塞流涕、淚水汪汪、滿身布發紅疹為特征。西醫亦稱之為麻疹。
兒童麻疹診斷要點
有麻疹流行病史及接觸史,多見于6個月以上,5歲以下的小兒。初起有發熱、咳嗽、鼻塞流涕、淚水汪汪等現象;于發熱2—3日后,頰部粘膜出現麻疹粘膜斑;繼則耳后、頸、頭面及遍身出現紅色疹點,稍見隆起,捫之礙手,狀如麻粒,手掌、足底也有疹點。出疹3-4日后疹子消退,疹退后可見細微脫屑與棕色斑痕色素沉著。
麻疹應與奶麻、風痧作鑒別。奶麻多發生于周歲以內嬰兒,高熱持續3~4日,精神狀況好,體溫下降后出疹或熱退后疹出;皮疹出現無一定順序,為玫瑰紅色的小斑丘疹,24小時后布滿全身;疹出后于1—2日即消退,無色素沉著,也不脫屑。風疹初起有輕微發熱,1/2一1日出疹,疹點細小色淡紅,分布均勻,先見于面部,24小時后滿布全身,皮膚有搔癢感,并有耳后及枕部淋巴結腫大。
麻疹前驅期末梢血象白細胞總數稍見增高,分類中淋巴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百分數增高。出疹期白細胞總數減低,分類中淋巴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增加。有條件者,可測定麻疹病毒特異性抗原,作為早期診斷。
兒童麻疹辨證分析
1.麻疹為感受麻毒時邪而致。麻毒由口鼻而入,侵犯肺脾。肺主皮毛,司呼吸,麻毒犯肺,傷于肺衛,故發熱、咳嗽、流涕、噴嚏。脾主肌肉和四肢末,熱興于脾,外發肌膚,故疹點隱隱于皮膚之下,磊磊于肌膚之間。如疹點由內達外,由里達表,疹出全身及四肢末,表示順證,預后良好;若熱毒熾盛,而正氣不能托邪外泄,邪毒內陷,則麻疹透布不順而出現逆證。
2.麻疹的辨證,首先應判斷病情的順逆。若患兒身熱不甚,常有微汗,神氣清爽,咳嗽而不氣促,于發熱3~4天后開始出疹,先見于耳后發際、頸部,漸及頭面、胸背腹部、四肢,最后見于手足心及鼻尖,疹點色澤紅活,分布均勻,皮疹透發3天后,便依次隱沒回退,疹收后熱退咳減,精神轉佳,胃納漸增,此為順證;若疹出不暢或出沒先后無次序,暴出暴收,或疹色紫暗,形成斑塊,并見壯熱煩躁不安,或嗜睡神昏,咳劇氣促,鼻煽胸高,甚則唇面紫紺,呼吸困難,四肢厥冷,或嘔吐抽搐,或腹瀉無度或利下膿血等,此為逆證。
3.麻疹治療原則:疹前期以辛涼透表為主;出疹期重在清熱解毒;疹沒期主要是甘涼養陰,清解余熱。
兒童麻疹辨證論治
I.順證
疹前期
【證見】 發熱漸高,咳嗽流涕,目赤羞明,淚水汪汪,神疲納呆,或吐或瀉,小便短赤,于發熱第2。3日,口腔頰部有麻疹粘膜斑,舌紅,苔薄白,脈浮數。本期從開始發熱至疹點出現,為期約3日。
【治法】 辛涼透表,清宜肺衛。
【方藥】
1.主方宣毒發表湯(吳謙《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升麻6克,葛根10克,荊芥10克,防風6克,牛蒡子10克,薄荷6克(后下),連翹10克,桔梗6克,前胡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高熱無汗者,加浮萍10克。咽痛者,加板藍根10克、射干10克。寒冷季節,透疹不利者,加紫蘇葉10克、芫荽10克。
2.中成藥小兒紫草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3歲以內小兒用量酌減。
3.單方驗方芫荽浮萍湯(朱大年《實用中醫兒科手冊》)
處方:鮮芫荽30克,浮萍30克,升麻10克。水煎服,每日2劑。
出疹期
【證見】 發熱不退,咳嗽加劇,煩躁或嗜睡,口渴引飲,目赤眵多,疹點始見于耳后發際,從上而下,漸及全身,最后手足心、鼻尖見疹點即為出齊。疹點初起細小而稀少,漸次加密,疹色由鮮紅轉為暗紅。舌質紅,苔黃,脈數。本期從疹點開始出現至透發完畢,為期約3日。
【治法】 清熱解毒,辛涼透疹。
【方藥】
1.主方銀翹散(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處方: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蟬蛻lO克,升麻10克,葛根10克,紫草10克,淡竹葉10克,蘆根10克,菊花10克,牛蒡子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高熱煩渴者,加生地黃10克、生石膏30克。疹色紫暗者,加紅花3克、牡丹皮10克。
2.中成藥小兒痧疹金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周歲以內小兒酌減,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清解透表湯(江育仁等《中醫兒科學》)
處方:西河柳10克,蟬蛻10克,葛根10克,升麻10克,紫草根10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牛蒡子10克,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
疹沒期
【證見】 疹點出齊后,發熱漸退,咳嗽漸減,聲音稍啞,疹點依次漸回,皮膚可有糠樣退屑,并有色素沉著,胃納增加,精神好轉。舌紅少津,苔薄,脈細弱。
【治法】 養陰益氣,清解余邪。
【方藥】
1.主方沙參麥冬湯(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處方:沙參10克,麥冬10克,桑葉10克,石斛10克,天花粉10克,玉竹10克,扁豆lO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余熱不清者,加地骨皮10克、銀柴胡10克。納呆者,加谷芽、麥芽各10克。大便干結者,加全瓜蔞10克,火麻仁15克(打碎)。
2.中成藥玉竹晶,口服,每次1包,每日3次,開水沖服。
3.單方驗方養陰清熱調元解毒湯(梁劍波《兒科百例》)
處方:臘梅花、連翹、天冬、麥冬、沙參、白芍、茯苓各10克,知母、枇杷葉、玉竹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l劑。
Ⅱ.逆證
麻毒閉肺
【證見】 疹點不多,或疹見早回,或疹點密集色紫,高熱不退,咳嗽氣促,鼻翼煽動,口渴煩躁。舌質紅而干,苔黃。
【治法】 宣肺開閉,清熱解毒。
【方藥】
1.主方麻杏石甘湯(張仲景《傷寒論》)加減
處方:麻黃6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毛冬青10克,魚腥草15克,黃芩10克,天竺黃6克,紫草lO克,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藥 小兒肺炎咳喘沖劑,口服,3歲以下每次1袋,每日3次;3—7歲每次1袋,每日4次;7歲以上每次2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肺炎I號(江育仁等《中醫兒科學》)
處方:炙麻黃、甘草、知母、荊芥各6克,杏仁、黃芩、金銀花、連翹、魚腥草、板藍根各10克,生石膏15克。水煎服,每日1~2劑。
熱毒攻喉
【證見】 咽喉腫痛,聲音嘶啞,或咳嗽聲重,有如犬吠,甚則呼吸困難,面色青紫。舌質紅,苔黃膩。
【治法】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方藥】
1.主方射干消毒飲(張璐《張氏醫通》)加減
處方:射干10克,玄參10克,連翹10克,荊芥10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板藍根10克,葶藶子6克,川貝母6克,金銀花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1)六神丸,含服,小兒l歲每次l粒,4—8歲每次5~6粒,9—15歲每次6—8粒,每日1—2次。
(2)雙料喉風散,吹敷用,口腔咽喉諸癥每瓶分6次(或酌情增減)吹敷患處,每日3次。
(3)壬水金丸,口腔內噙化,每次0.6克,每日3—5次。
3.單方驗方加減麻甘湯(夏煥德等《新編兒科秘方大全》)
處方:炙麻黃、荊芥各6克,杏仁12克,射干25克,天冬、石膏各30克。水煎服,每日l劑。
邪陷心肝
【證見】 高熱,煩躁,譫語,皮膚疹點密集成片,遍及周身,色紫紅,或有鼻煽,甚則神昏、抽搐,舌紅絳。
【治法】 平肝熄風,清營解毒。
【方藥】
1.主方羚角鉤藤湯(俞根初《通俗傷寒論》)加減
處方:羚羊角末1克(沖),鮮生地黃15克,白芍9克,鉤藤9克,石菖蒲9克,菊花9克,天竺黃6克,連翹9克,紫草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2劑。
2.中成藥
(1)紫雪丹,口服,每次1/2一l瓶,每日1~2次。
(2)牛黃至寶丸,口服,每次1/2一1丸,每日2次。
(3)牛黃清心丸,口服,每次1/2~1丸,每日2次。
3.單方驗方加減清營白虎湯(梁劍波《兒科百例》)
處方:生石膏15克,生地黃、牡丹皮、玄參、連翹、金銀花各10克,知母、黃芩、鉤藤、天竺黃、蓮子心、淡竹葉各6克,羚羊角粉1克(沖),甘草3克,生龍齒20克。水煎服,每日1—2劑。
兒童麻疹其他療法
1.外治法
(1)麻黃15克,芫荽子15克,浮萍15克,西河柳15克,加水煎后加黃酒250克,用毛巾沾藥液擦全身。適用于麻疹初期之透發不利者。
(2)鮮柚子葉30-60克,煎水外洗。適用于出疹期,幫助透疹。
2.針灸療法 高熱時,針刺合谷、曲池穴;抽搐時,刺人中、涌泉穴。強刺激。
3.飲食療法
芫荽粥:鮮芫荽5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把粳米及紅糖煮成稀粥,然后放入洗凈切碎的芫荽,再煮一沸即;鸫_m用于麻疹初期及疹出不透。
荸薺檉柳湯:荸薺90克,檉柳15克(鮮枝葉30克),煎水代茶飲。適用于出疹期。
甘蔗荸薺飲:紅皮甘蔗60克,荸薺60克。甘蔗連皮去節,與荸薺同煎湯,代茶頻頻飲服。主治麻疹咳嗽。
荸薺蘿卜汁:鮮荸薺10個(削皮),鮮蘿卜汁500毫升,白糖適量。將鮮荸薺、鮮蘿卜汁加白糖適量煮開溫服,代茶頻頻飲。適用于疹后傷陰咳嗽。
兒童麻疹診斷要點
兒童麻疹辨證分析
1.麻疹為感受麻毒時邪而致。麻毒由口鼻而入,侵犯肺脾。肺主皮毛,司呼吸,麻毒犯肺,傷于肺衛,故發熱、咳嗽、流涕、噴嚏。脾主肌肉和四肢末,熱興于脾,外發肌膚,故疹點隱隱于皮膚之下,磊磊于肌膚之間。如疹點由內達外,由里達表,疹出全身及四肢末,表示順證,預后良好;若熱毒熾盛,而正氣不能托邪外泄,邪毒內陷,則麻疹透布不順而出現逆證。
2.麻疹的辨證,首先應判斷病情的順逆。若患兒身熱不甚,常有微汗,神氣清爽,咳嗽而不氣促,于發熱3~4天后開始出疹,先見于耳后發際、頸部,漸及頭面、胸背腹部、四肢,最后見于手足心及鼻尖,疹點色澤紅活,分布均勻,皮疹透發3天后,便依次隱沒回退,疹收后熱退咳減,精神轉佳,胃納漸增,此為順證;若疹出不暢或出沒先后無次序,暴出暴收,或疹色紫暗,形成斑塊,并見壯熱煩躁不安,或嗜睡神昏,咳劇氣促,鼻煽胸高,甚則唇面紫紺,呼吸困難,四肢厥冷,或嘔吐抽搐,或腹瀉無度或利下膿血等,此為逆證。
3.麻疹治療原則:疹前期以辛涼透表為主;出疹期重在清熱解毒;疹沒期主要是甘涼養陰,清解余熱。
兒童麻疹辨證論治
I.順證
疹前期
【證見】 發熱漸高,咳嗽流涕,目赤羞明,淚水汪汪,神疲納呆,或吐或瀉,小便短赤,于發熱第2。3日,口腔頰部有麻疹粘膜斑,舌紅,苔薄白,脈浮數。本期從開始發熱至疹點出現,為期約3日。
【治法】 辛涼透表,清宜肺衛。
【方藥】
1.主方宣毒發表湯(吳謙《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升麻6克,葛根10克,荊芥10克,防風6克,牛蒡子10克,薄荷6克(后下),連翹10克,桔梗6克,前胡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高熱無汗者,加浮萍10克。咽痛者,加板藍根10克、射干10克。寒冷季節,透疹不利者,加紫蘇葉10克、芫荽10克。
2.中成藥小兒紫草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3歲以內小兒用量酌減。
3.單方驗方芫荽浮萍湯(朱大年《實用中醫兒科手冊》)
處方:鮮芫荽30克,浮萍30克,升麻10克。水煎服,每日2劑。
出疹期
【證見】 發熱不退,咳嗽加劇,煩躁或嗜睡,口渴引飲,目赤眵多,疹點始見于耳后發際,從上而下,漸及全身,最后手足心、鼻尖見疹點即為出齊。疹點初起細小而稀少,漸次加密,疹色由鮮紅轉為暗紅。舌質紅,苔黃,脈數。本期從疹點開始出現至透發完畢,為期約3日。
【治法】 清熱解毒,辛涼透疹。
【方藥】
1.主方銀翹散(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處方: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蟬蛻lO克,升麻10克,葛根10克,紫草10克,淡竹葉10克,蘆根10克,菊花10克,牛蒡子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高熱煩渴者,加生地黃10克、生石膏30克。疹色紫暗者,加紅花3克、牡丹皮10克。
2.中成藥小兒痧疹金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周歲以內小兒酌減,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清解透表湯(江育仁等《中醫兒科學》)
處方:西河柳10克,蟬蛻10克,葛根10克,升麻10克,紫草根10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牛蒡子10克,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
疹沒期
【證見】 疹點出齊后,發熱漸退,咳嗽漸減,聲音稍啞,疹點依次漸回,皮膚可有糠樣退屑,并有色素沉著,胃納增加,精神好轉。舌紅少津,苔薄,脈細弱。
【治法】 養陰益氣,清解余邪。
【方藥】
1.主方沙參麥冬湯(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處方:沙參10克,麥冬10克,桑葉10克,石斛10克,天花粉10克,玉竹10克,扁豆lO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余熱不清者,加地骨皮10克、銀柴胡10克。納呆者,加谷芽、麥芽各10克。大便干結者,加全瓜蔞10克,火麻仁15克(打碎)。
2.中成藥玉竹晶,口服,每次1包,每日3次,開水沖服。
3.單方驗方養陰清熱調元解毒湯(梁劍波《兒科百例》)
處方:臘梅花、連翹、天冬、麥冬、沙參、白芍、茯苓各10克,知母、枇杷葉、玉竹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l劑。
Ⅱ.逆證
麻毒閉肺
【證見】 疹點不多,或疹見早回,或疹點密集色紫,高熱不退,咳嗽氣促,鼻翼煽動,口渴煩躁。舌質紅而干,苔黃。
【治法】 宣肺開閉,清熱解毒。
【方藥】
1.主方麻杏石甘湯(張仲景《傷寒論》)加減
處方:麻黃6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毛冬青10克,魚腥草15克,黃芩10克,天竺黃6克,紫草lO克,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藥 小兒肺炎咳喘沖劑,口服,3歲以下每次1袋,每日3次;3—7歲每次1袋,每日4次;7歲以上每次2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肺炎I號(江育仁等《中醫兒科學》)
處方:炙麻黃、甘草、知母、荊芥各6克,杏仁、黃芩、金銀花、連翹、魚腥草、板藍根各10克,生石膏15克。水煎服,每日1~2劑。
熱毒攻喉
【證見】 咽喉腫痛,聲音嘶啞,或咳嗽聲重,有如犬吠,甚則呼吸困難,面色青紫。舌質紅,苔黃膩。
【治法】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方藥】
1.主方射干消毒飲(張璐《張氏醫通》)加減
處方:射干10克,玄參10克,連翹10克,荊芥10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板藍根10克,葶藶子6克,川貝母6克,金銀花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1)六神丸,含服,小兒l歲每次l粒,4—8歲每次5~6粒,9—15歲每次6—8粒,每日1—2次。
(2)雙料喉風散,吹敷用,口腔咽喉諸癥每瓶分6次(或酌情增減)吹敷患處,每日3次。
(3)壬水金丸,口腔內噙化,每次0.6克,每日3—5次。
3.單方驗方加減麻甘湯(夏煥德等《新編兒科秘方大全》)
處方:炙麻黃、荊芥各6克,杏仁12克,射干25克,天冬、石膏各30克。水煎服,每日l劑。
邪陷心肝
【證見】 高熱,煩躁,譫語,皮膚疹點密集成片,遍及周身,色紫紅,或有鼻煽,甚則神昏、抽搐,舌紅絳。
【治法】 平肝熄風,清營解毒。
【方藥】
1.主方羚角鉤藤湯(俞根初《通俗傷寒論》)加減
處方:羚羊角末1克(沖),鮮生地黃15克,白芍9克,鉤藤9克,石菖蒲9克,菊花9克,天竺黃6克,連翹9克,紫草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2劑。
2.中成藥
(1)紫雪丹,口服,每次1/2一l瓶,每日1~2次。
(2)牛黃至寶丸,口服,每次1/2一1丸,每日2次。
(3)牛黃清心丸,口服,每次1/2~1丸,每日2次。
3.單方驗方加減清營白虎湯(梁劍波《兒科百例》)
處方:生石膏15克,生地黃、牡丹皮、玄參、連翹、金銀花各10克,知母、黃芩、鉤藤、天竺黃、蓮子心、淡竹葉各6克,羚羊角粉1克(沖),甘草3克,生龍齒20克。水煎服,每日1—2劑。
兒童麻疹其他療法
1.外治法
(1)麻黃15克,芫荽子15克,浮萍15克,西河柳15克,加水煎后加黃酒250克,用毛巾沾藥液擦全身。適用于麻疹初期之透發不利者。
(2)鮮柚子葉30-60克,煎水外洗。適用于出疹期,幫助透疹。
2.針灸療法 高熱時,針刺合谷、曲池穴;抽搐時,刺人中、涌泉穴。強刺激。
3.飲食療法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