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滯下
<篇名>滯下
屬性:(俗名痢疾,又曰積。紅色屬熱,屬血,白色屬寒、屬氣。) 丁氏 五十八歲 滯下白積,欲便先痛,便后痛減,責之積重,脈遲而弦,甚痛,蓋冷 積也,非溫下不可。 熟附子(五錢) 廣木香(三錢) 小枳實(三錢) 生大黃片(五錢) 廣陳皮(五錢) 南楂 肉(三錢) 濃樸(五錢) 炒白芍(三錢) 良姜炭(二錢) 黃芩炭(三錢) 堅檳榔(三錢) 梁 二十八歲 滯下白積,欲便先痛,便后痛減者,責之有積,用溫下法。 炒白芍(二錢) 廣皮(二錢) 枳實(錢半) 黃芩(二錢,炒) 木香(一錢) 檳榔(錢半) 云連(一錢,炒) 錦紋軍(三錢,酒炒黑) 濃樸(三錢) 熟附子(三錢) 五杯水,煮成兩杯,分二次服。 張 三十八歲 甲子十一月十八日 先泄而后滯下,脾傳腎,為難治。 大白芍(二錢) 真雅連(錢二分,吳萸炒) 黃芩炭(一錢二分) 生茅術(shù)(三錢) 豬苓( 三錢) 澤瀉(三錢) 生苡仁(二錢) 廣木香(錢半) 老濃樸(二錢) 川椒目(五錢) 良姜(二錢) 廣皮(錢半) 水六杯,煮取二杯,渣后再煎一杯,三次服。 二十日 先泄后滯下,古云難治,非一時可了,且喜脈弱,尚有生機。 白芍(三錢,炒) 南檳榔(錢半) 木香(錢半) 當歸尾(一錢) 地榆炭(三錢) 廣陳皮 (二錢) 小枳實(二錢,搗碎) 紅花(二錢) 煎法如前。 二十三日 脈沉有力,滯下,脹痛太甚,便后少減,片時其痛仍然,議綱開一面,用溫 下法。 白芍(三錢,酒炒) 黃芩(三錢,酒炒) 真山連(二錢,酒炒黃) 大黃(五錢,酒炒) 枳實 (三錢) 濃樸(三錢) 廣木香(二錢) 安邊桂(二錢,去粗皮) 廣皮炭(二錢) 紅花(二錢) 歸尾(錢半) 水五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一帖。 二十三日 于二十日方內(nèi)加∶ 兩頭尖(三錢) 二十四日 腎癥復(fù)歸于脾,用四苓合芩芍湯法。 豬苓(五錢) 澤瀉(五錢) 生苡仁(五錢) 茯苓皮(五錢) 焦白芍(二錢) 黃芩(錢半 ,炒) 廣木香(錢半) 生白術(shù)(五錢) 廣陳皮(錢半) 濃樸(二錢) 真山連(錢半,炒)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五日 于前方內(nèi)加∶ 白通草(二錢) 二十六日 肝郁則小便亦不能通,此徒用四苓不效,議開陰絡(luò)法。 降香末(三錢) 麝香(五厘,沖) 桃仁(三錢) 歸須(二錢) 琥珀(三分,沖) 豬苓( 三錢) 兩頭尖(一錢) 澤瀉(三錢) 小茴香(三錢) 川楝子(三錢) 二十七日 已效,于前方內(nèi)加∶ 安邊桂(三分) 生香附(三錢) 郁金(六錢) 二十八日 九竅不和,皆屬胃病,用開太陽,闔陽明,兼瀉心法。 半夏(六錢) 青皮(二錢) 廣陳皮(二錢) 茯苓(三錢,連皮) 豬苓(三錢) 澤瀉(三 錢) 黃芩(二錢) 生苡仁(三錢) 濃樸(一錢姜汁炒) 干姜(二錢) 炒山連(錢半) 廣木香(一 錢) 水五杯,煮成二杯,再煮一杯,三次服。 二十九日 開太陽,闔陽明,兼法濕中之熱。 半夏(六錢) 茯苓皮(三錢) 生苡仁(三錢) 廣皮(二錢) 白芍(二錢) 白通草(二錢) 廣木香(一錢)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黃芩炭(二錢) 真山連(錢半) 萆 (二錢) 三十日 糞后便血,加黃土湯法。 半夏(五錢) 廣木香(一錢) 灶中黃土(六錢) 黃芩炭(二錢) 萆 (三錢) 炒白芍( 三錢) 茯苓皮(三錢) 廣皮(二錢) 全當歸(錢半) 老濃樸(二錢) 炒蒼術(shù)(三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 初一日 舌絳甚,胸中嘈雜無奈,喉且痛,糞中猶帶血跡,議酸苦泄熱法。 烏梅(九枚) 灶中黃土(八錢) 黃芩(二錢) 初二日 四苓合芩芍法,以小便短,口糜,猶有滯下也。 炒白芍(二錢) 半夏(三錢) 真山連(錢半) 澤瀉(三錢) 炒黃芩(錢半) 豬苓(三錢) 烏梅肉(三錢) 茯苓皮(三錢) 赤苓炭(錢半) 當歸(一錢) 灶中黃土(三錢) 頭煎一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初三日 少腹脹痛,不小便,仍系肝郁,不主疏泄之故。 真云連(二錢,炒) 黃芩炭(二錢) 桃仁泥(三錢) 生香附(三錢) 韭白汁(三滴) 兩 頭尖 (三錢) 降香末(三錢) 麝香末(五厘) 小茴香(三錢,炒黑) 歸須(二錢) 琥珀末(五分 ,同沖) 初四日 于前方內(nèi)加∶ 廣郁金(二錢) 初五日 苦辛淡,開下焦?jié)駸幔鏋a肝火法。 萆 (五錢) 云連(二錢,炒黑) 小茴香(三錢,炒黑) 白通草(二錢) 川楝子(三錢) 吳萸(錢半,炒黑) 黃柏炭(二錢) 生香附(三錢) 小兒滯下紅積,欲便先痛,便后痛減,積滯太重,非溫下不可為功,恐纏綿日久,幼孩 力不能勝!滯下為臟病也。 焦白芍(錢半,炒) 黃芩(錢半) 云連(一錢,炒黑) 神曲(錢半) 生大黃(二錢) 老 濃樸 (錢半) 廣木香(八分) 廣皮(七分) 枳殼(六分) 桃仁(八分) 南檳榔(八分) 歸尾(一 錢) 地榆炭(一錢) 肉桂(八分) 即于前方內(nèi)去大黃、肉桂,方中再去歸尾、地榆、桃仁,加蒼術(shù)一錢五分。
屬性:(俗名痢疾,又曰積。紅色屬熱,屬血,白色屬寒、屬氣。) 丁氏 五十八歲 滯下白積,欲便先痛,便后痛減,責之積重,脈遲而弦,甚痛,蓋冷 積也,非溫下不可。 熟附子(五錢) 廣木香(三錢) 小枳實(三錢) 生大黃片(五錢) 廣陳皮(五錢) 南楂 肉(三錢) 濃樸(五錢) 炒白芍(三錢) 良姜炭(二錢) 黃芩炭(三錢) 堅檳榔(三錢) 梁 二十八歲 滯下白積,欲便先痛,便后痛減者,責之有積,用溫下法。 炒白芍(二錢) 廣皮(二錢) 枳實(錢半) 黃芩(二錢,炒) 木香(一錢) 檳榔(錢半) 云連(一錢,炒) 錦紋軍(三錢,酒炒黑) 濃樸(三錢) 熟附子(三錢) 五杯水,煮成兩杯,分二次服。 張 三十八歲 甲子十一月十八日 先泄而后滯下,脾傳腎,為難治。 大白芍(二錢) 真雅連(錢二分,吳萸炒) 黃芩炭(一錢二分) 生茅術(shù)(三錢) 豬苓( 三錢) 澤瀉(三錢) 生苡仁(二錢) 廣木香(錢半) 老濃樸(二錢) 川椒目(五錢) 良姜(二錢) 廣皮(錢半) 水六杯,煮取二杯,渣后再煎一杯,三次服。 二十日 先泄后滯下,古云難治,非一時可了,且喜脈弱,尚有生機。 白芍(三錢,炒) 南檳榔(錢半) 木香(錢半) 當歸尾(一錢) 地榆炭(三錢) 廣陳皮 (二錢) 小枳實(二錢,搗碎) 紅花(二錢) 煎法如前。 二十三日 脈沉有力,滯下,脹痛太甚,便后少減,片時其痛仍然,議綱開一面,用溫 下法。 白芍(三錢,酒炒) 黃芩(三錢,酒炒) 真山連(二錢,酒炒黃) 大黃(五錢,酒炒) 枳實 (三錢) 濃樸(三錢) 廣木香(二錢) 安邊桂(二錢,去粗皮) 廣皮炭(二錢) 紅花(二錢) 歸尾(錢半) 水五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一帖。 二十三日 于二十日方內(nèi)加∶ 兩頭尖(三錢) 二十四日 腎癥復(fù)歸于脾,用四苓合芩芍湯法。 豬苓(五錢) 澤瀉(五錢) 生苡仁(五錢) 茯苓皮(五錢) 焦白芍(二錢) 黃芩(錢半 ,炒) 廣木香(錢半) 生白術(shù)(五錢) 廣陳皮(錢半) 濃樸(二錢) 真山連(錢半,炒)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五日 于前方內(nèi)加∶ 白通草(二錢) 二十六日 肝郁則小便亦不能通,此徒用四苓不效,議開陰絡(luò)法。 降香末(三錢) 麝香(五厘,沖) 桃仁(三錢) 歸須(二錢) 琥珀(三分,沖) 豬苓( 三錢) 兩頭尖(一錢) 澤瀉(三錢) 小茴香(三錢) 川楝子(三錢) 二十七日 已效,于前方內(nèi)加∶ 安邊桂(三分) 生香附(三錢) 郁金(六錢) 二十八日 九竅不和,皆屬胃病,用開太陽,闔陽明,兼瀉心法。 半夏(六錢) 青皮(二錢) 廣陳皮(二錢) 茯苓(三錢,連皮) 豬苓(三錢) 澤瀉(三 錢) 黃芩(二錢) 生苡仁(三錢) 濃樸(一錢姜汁炒) 干姜(二錢) 炒山連(錢半) 廣木香(一 錢) 水五杯,煮成二杯,再煮一杯,三次服。 二十九日 開太陽,闔陽明,兼法濕中之熱。 半夏(六錢) 茯苓皮(三錢) 生苡仁(三錢) 廣皮(二錢) 白芍(二錢) 白通草(二錢) 廣木香(一錢)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黃芩炭(二錢) 真山連(錢半) 萆 (二錢) 三十日 糞后便血,加黃土湯法。 半夏(五錢) 廣木香(一錢) 灶中黃土(六錢) 黃芩炭(二錢) 萆 (三錢) 炒白芍( 三錢) 茯苓皮(三錢) 廣皮(二錢) 全當歸(錢半) 老濃樸(二錢) 炒蒼術(shù)(三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 初一日 舌絳甚,胸中嘈雜無奈,喉且痛,糞中猶帶血跡,議酸苦泄熱法。 烏梅(九枚) 灶中黃土(八錢) 黃芩(二錢) 初二日 四苓合芩芍法,以小便短,口糜,猶有滯下也。 炒白芍(二錢) 半夏(三錢) 真山連(錢半) 澤瀉(三錢) 炒黃芩(錢半) 豬苓(三錢) 烏梅肉(三錢) 茯苓皮(三錢) 赤苓炭(錢半) 當歸(一錢) 灶中黃土(三錢) 頭煎一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初三日 少腹脹痛,不小便,仍系肝郁,不主疏泄之故。 真云連(二錢,炒) 黃芩炭(二錢) 桃仁泥(三錢) 生香附(三錢) 韭白汁(三滴) 兩 頭尖 (三錢) 降香末(三錢) 麝香末(五厘) 小茴香(三錢,炒黑) 歸須(二錢) 琥珀末(五分 ,同沖) 初四日 于前方內(nèi)加∶ 廣郁金(二錢) 初五日 苦辛淡,開下焦?jié)駸幔鏋a肝火法。 萆 (五錢) 云連(二錢,炒黑) 小茴香(三錢,炒黑) 白通草(二錢) 川楝子(三錢) 吳萸(錢半,炒黑) 黃柏炭(二錢) 生香附(三錢) 小兒滯下紅積,欲便先痛,便后痛減,積滯太重,非溫下不可為功,恐纏綿日久,幼孩 力不能勝!滯下為臟病也。 焦白芍(錢半,炒) 黃芩(錢半) 云連(一錢,炒黑) 神曲(錢半) 生大黃(二錢) 老 濃樸 (錢半) 廣木香(八分) 廣皮(七分) 枳殼(六分) 桃仁(八分) 南檳榔(八分) 歸尾(一 錢) 地榆炭(一錢) 肉桂(八分) 即于前方內(nèi)去大黃、肉桂,方中再去歸尾、地榆、桃仁,加蒼術(shù)一錢五分。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wǎng)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nèi)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guān)!)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政策法規(guī)
- 醫(yī)學考試
- 醫(yī)藥資訊
- 結(jié)石研究
- 課題研究
- 培訓教學
- 科技成果
- 歷代名醫(yī)
- 耳穴知識
- 中醫(yī)典故
- 中醫(yī)詞典
- 中醫(yī)診斷
- 中醫(yī)經(jīng)絡(luò)
- 中醫(yī)腧穴
- 中醫(yī)名方
- 中醫(yī)臨床
- 中醫(yī)保健
- 中醫(yī)養(yǎng)生
- 孕育保健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老年保健
- 嬰兒保健
- 新婚保健
- 藥膳食療
- 祖?zhèn)髅胤?/a>
- 民間偏方
- 中藥詳解
- 護理技術(shù)
- 草藥圖譜
- 人體圖譜
- 不孕不育
- 燒傷燙傷
- 祛病靈符
- 療疾手印
- 性學文獻
- 學術(shù)爭鳴
- 中醫(yī)教育
- 中醫(yī)特色
- 中醫(yī)歷史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心丸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眩飲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疔癰方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痔散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志圓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中湯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錠子眼藥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地芩飲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第三大腹子散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第三竹瀝湯 0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