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指南醫案--瘧第 6 頁
范三三 脈小澀,病起瘧后,食物不和,仍誦讀煩勞,遂至左肋,連及少腹,常有厥起,或攻胃脘,或聚腹中,凝著
脹,古語云,瘧不離乎肝膽,亦猶咳不離乎肺也,蓋肝得邪助,木勢張揚,中土必然受侮,本氣自怯,運納之權自減,清陽既少展舒,濁陰日踞,漸為痞滿,上年溫養辛甘久進,未見病去,其治體之法,諒不能卻,自述靜處病加,煩動小安,其為氣血久阻為郁,議用通絡法,以病根由瘧久,邪留絡中耳。氣血凝絡紫降香 桃仁 小香附 淡姜渣 神曲 雞肫皮 南山楂 韭根汁法丸
高 瘧發既多邪入于絡,絡屬血分,汗下未能逐邪,仲景制鱉甲煎丸一法,搜剔絡中留伏之邪,五六日必效。
早午暮各服七粒。
某 瘧邪經月不解,邪已入絡,絡聚血,邪攻則血下,究竟寒熱煩渴,目黃舌膩,溺赤短少,全是里邪未清,凡腥葷宜禁,蔬食不助邪壅,閱醫藥柴葛攻表,消導通便,與瘧無與,用仲景鱉甲煎丸,早十粒,午十粒,黃昏十粒,開水送。
費 瘧邪迫傷津液,胃減不饑,腸燥便紅,左脅微堅,有似瘧母結聚,當宣絡熱,以肅余邪。
生地 知母 丹皮 麻仁 生鱉甲
某氏 瘧邪內陷,變成陰瘧,久延成勞,務以月經通爽,不致邪劫干血。
生鱉甲一兩 桃仁三錢 炒丹皮一錢 穿山甲三錢 楂肉一錢半 生香附一錢半
顧 左脅有瘧母,乃氣血交結之故,治宜通絡。瘧母
鱉甲 桃仁 金鈴子 牡蠣 丹皮 夏枯草
江 遠客,水土各別,胃受食物未和,更遭嗔怒動肝,木犯胃土,瘧傷,脅中有形瘕聚,三年宿恙,氣血暗消,但久必入血,湯藥焉能取效,宜用緩法,以疏通其絡,若不追拔,致陽結陰枯,釀成噎膈難治矣。
生鱉甲 桃仁 麝香
蟲 韭白根粉 歸須 郁李仁 冬葵子熬膏。
吳二四 瘧反復,左脅瘧母。
生鱉甲 生牡蠣 炒桃仁 當歸須 炒延胡 柴胡梢 桂枝木 炒楂肉 青皮
某 夏秋濕熱瘧痢,正虛邪留,混入血絡,結成癥瘕瘧母,夫濕氣熱氣,本屬無形,醫治非法,血脈蘊邪,故寒熱間發,仲景立法,務在緩攻,急則變為中滿,慎之,兼服鱉甲煎丸。
知母 草果 半夏 黃芩 烏梅 生姜
秋露水煎。
金十一 經年老瘧,左脅已結瘧母,邪已入絡,與氣血膠結成形,區區表里解散之藥,焉得入絡通血脈,攻堅壘,佐以辛香,是絡病大旨。
生牡蠣三錢 歸須二錢 桃仁二錢 桂枝五分 炒蜀漆一錢 公丁香三粒
某三八 少陰三瘧已久,當升陽溫經。三日瘧陽虛
鹿茸 熟附子 人參 粗桂枝 當歸 炒黑蜀漆
呂二四 陰瘧一年方止,羸瘦妨食,食入不運,不飲湯水,四肢無力,診脈微弱不鼓,屢進六君益氣無效,當溫里通陽,從火生土意。
人參 熟附子 生益智 茯神 白芍 生姜
吳四一 三瘧愈后反復,寒多有汗,勞則陽泄致瘧,議護陽卻邪。
川桂枝 熟附子 生于術 炙草 生姜 南棗肉
某 陰瘧汗多,下焦冷,用升陽法。
人參 鹿茸 桂枝木 當歸 炙甘草 生姜 大棗
陸四七 邪深留陰,三日始有瘧發,但熱來必神昏譫妄,是膻中震動所致,議定未病兩日,日進清心牛黃丸一服,試看后期,瘧至何如。邪擾心營
蔡氏 三日瘧,一年有余,勞則欲發內熱,素有結痞,今長大攻走不定,氣逆欲嘔酸,經閉四載,當厥陰陽明同治。肝胃
半夏 川連 干姜 吳萸 茯苓 桂枝 白芍 川椒 烏梅
蔡五三 三瘧,不饑不納,惡心,渴喜熱飲,診脈沉細,脾陽困頓,不能送邪外出,治以四獸飲。脾陽虛
沈五二 三瘧,腹脹,不渴嘔水,邪在脾胃之絡,溫疏里邪,勿用表散。
草果 粗桂枝 生姜 厚樸 炒蜀漆 茯苓
又 溫脾通胃得效。
生于術 淡附子 川桂枝 炒黑蜀漆 厚樸 生姜
某四五 三瘧經年,至今復受濕邪,及發日來,舌白脘悶,渴喜熱飲,當溫太陰。
杏仁 草果 知母 桂枝 半夏 生姜 厚樸 烏梅
詹二九 三瘧,脾發,用露姜法,寒止熱盛,加入烏梅五分,取其酸味以和陰,謂其瘧久,陰亦傷耳。
胡 陰瘧,滯傷脾胃,用苦辛溫得效,瘧未已,腹脹便泄,議理中陽。
人參 益智 木香 茯苓 厚樸 廣皮 生姜
錢三五 遇勞,瘧發數年,初起即三陰,此傷損已在臟陰之絡,最難速效,甘溫益氣,久進益氣湯。
某四三 三瘧早截,中陽窒塞,脘脹不運,背寒肢冷。
草果仁 杏仁 半夏 茯苓 桂枝 厚樸 廣皮 生姜
某 脈濡,面黃舌白,脘中格拒,湯水皆嘔,三日瘧一至,據色脈診,乃足太陰陽微飲結,當以溫藥和之。
半夏 蓽茇 丁香柄 草蔻 厚樸 姜汁
李 初病勞倦晡熱,投東垣益氣湯,未嘗背謬,而得湯反劇,聞谷氣穢,間日瘧來,渴思涼飲,此必暑邪內伏,致營衛周流與邪觸著,為寒熱分爭矣,故甘溫益氣,升舉脾臟氣血,與暑熱異岐,胃中熱灼,陽土愈燥,上脘不納,腸結便閉,其初在經在氣,其久入絡入血,由陽入陰,間日延為三瘧,奇脈蹺維,皆被邪傷,內經謂陽維為病,苦寒熱也,維為一身綱維,故由四末寒凜而起,但仍是脈絡為病,故參芪術附,不能固陽以益其虛,歸桂地芍無能養營以卻邪矣,昔軒岐有刺瘧之旨,深慮邪與氣血混成一所,汗吐下無能分其邪耳,后漢張仲景,推展圣經蘊奧,謂瘧邪經月不解,勢必邪結血中有癥瘕瘧母之累瘁,制方鱉甲煎丸,方中大意,取用蟲蟻有四,意謂飛者升,走者降,靈動迅速追拔沉混氣血之邪,蓋散之不解,邪非在表,攻之不驅,邪非著里,補正卻邪,正邪并樹無益,故圣人另辟手眼,以搜剔絡中混處之邪,治經千百,歷有明驗,服十二日干支一周,倘未全功,當以升其八脈之氣,由至陰返于陽位,無有不告安之理。氣血凝絡
某 陰瘧兩月,或輕或重,左脅按之酸痛,邪伏厥陰血絡,恐結瘧母,議通絡以逐邪,用仲景鱉甲煎丸,每早服三十粒,當寒熱日勿用。
昌二四 三瘧皆邪入陰絡,故汗下為忌,經年瘧罷,癥瘕瘧母,仍聚季脅,邪攻血氣之結,攻逐瘀聚,升降以通陰陽,乃仲景成法,但診脈細微,食減神衰,攻法再施,恐擾中滿,前與溫補通陽頗安,然守中之補,姑緩為宜。瘧母
人參 當歸 淡附子 淡干姜 茯苓 肉桂
鱉甲膠丸。
徐評 皆依樣畫葫蘆之談,又評 古圣凡一病必有一主方,如瘧疾小柴胡湯主方也,瘧象不同,總以此方加減,或有別癥,則不用原方亦可,蓋不用柴胡湯而亦可愈者,固有此理,若以為瘧而斷不可用柴胡,則亂道矣,余向聞此老治瘧,禁用柴胡,耳食之人,相傳以為秘法,相戒不用,余以為此乃妄人傳說,此老決不至此,今閱此案,無一方用柴胡,乃知此語信然,則此老之離經叛道,真出人意表者矣,夫柴胡湯少陽經之主方,凡寒熱往來之癥,非此不可,而仲景用柴胡之處最多,傷寒論云,凡傷寒之柴胡癥有數論,但見一癥便是,不必悉具,其推崇柴胡如此,乃此老偏與圣人相背,獨不用柴胡,譬之太陽癥,獨不許用桂枝,陽明癥獨不許用葛根,此必無知妄人,豈有老名醫而有此等議論者,真天下之怪事也。本文來自:中醫五絕網http://www.x3hz.cn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