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心肝病證 第八節 癲癇第 9 頁
[文獻摘要]
《素問·奇病論》:“帝曰:人生而有病巔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為巔疾也!
《東醫寶鑒·癲癇》:“痰在膈間則眩微不仆,痰溢膈上,則眩甚仆倒于地而不知人,名之曰癲癇。大人曰癲,小兒曰癇,其實一也。又曰仆倒不省,皆由邪氣逆上陽分而亂于頭中。癲癇者痰邪逆上也,痰邪逆上則頭中氣亂,頭中氣亂則脈道閉塞,孔竅不通,故耳不聞聲,目不識人,而昏眩倒仆也。”
《證治準繩·幼科》:“癇,小兒之惡候也……大概血滯心竅,邪氣在心,積驚成癇。通行心經,調平血脈,順氣豁痰乃其要也!
《幼幼集成·癇證》:“亦由于初病時誤作驚治,輕于鎮墜,以致蔽固其邪,不能外散,所以流連于膈膜之間,一遇風寒冷飲,引動其痰,倏然而起,堵塞脾之大絡,絕其升降之隧,致陰陽不相順接,故卒然而倒!
[現代研究]
李少川.扶心滌痰標本同治小兒癲癇105例.遼寧中醫雜志1995;22(3):130
用滌痰湯加減治療小兒癲癇105例。用藥:太子參、茯苓、半夏、膽南星、青果、石菖蒲、枳實、陳皮、天麻、琥珀(沖)、羌活、川芎等。肢體抽搐為主加生鐵落、鉤藤;意識障礙為主重用石菖蒲,加青礞石、沉香;有顱腦外傷或顱內器質性病變加丹參、郁金;正氣虛加紫河車、黃芪、六曲;大便于加風化硝;煩躁憤怒加黃芩。1日1劑。取效后制成散劑,1.5—6g/日,分3次口服,治療3個月。結果:Ⅳ級(發作完全控制)48例,Ⅲ級24例,Ⅱ級18例,I級9例,0級6例?傆行85.71%,腦電圖復查,總有效率89.23%。
田華.癲克星膠囊治療小兒癲癇216例.中醫研究1995;8(2):32
本品含膽南星、天竺黃、羚羊角、人工牛黃、珍珠、鉤藤、天麻、全蝎、蟬蛻、僵蠶、石菖蒲、丹參、琥珀、高麗參、白芍、遠志等。視年齡用1/8—1粒/次,1日3次口服。對發作規律明顯者,于發作前3小時適當增加劑量,總劑量不變。治療結果:完全控制116例,基本控制40例,有效54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7.22%,腦電圖好轉率66.15%。部分患兒服藥后出現嗜睡、頭昏、乏力、急躁、好動等不良反應,短期內可自動消失。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