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時令疾病 第六節 頓咳第 3 頁
二、鑒別診斷
其他細菌及病毒感染可引起百日咳綜合征。副百日咳桿菌及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均可引起類似百日咳的痙攣性咳嗽,主要依靠病原體分離或血清學檢查進行鑒別。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頓咳辨證大體可按初咳、痙咳及恢復三期分證。主要表現為咳嗽、痰阻,性質有寒熱差異。初咳期邪在肺衛,屬表證,咳嗽痰白者為風寒;咳嗽痰黃者為風熱。痙咳期邪郁肺經,屬里證,痙咳痰稀為痰濕阻肺;痙咳痰稠為痰火伏肺。恢復期邪去正傷,多虛證,嗆咳痰少粘稠為肺陰不足;咳而無力,痰液稀薄為肺脾氣虛。
二、治療原則
本病主要病機為痰氣交阻,肺氣上逆,故其治法重在化痰清火、瀉肺降逆。初咳期以辛溫散寒宣肺、疏風清熱宜肺為治法;痙咳期以化痰降氣、瀉肺清熱為治法;恢復期以養陰潤肺、益氣健脾為治法。本病主證雖嗆咳不已,但不可妄用止澀之藥,以防留邪為患。痙咳期不可早用滋陰潤肺之品,以防痰火不清,病程遷延難愈。
三、分證論治
1.邪犯肺衛
證候:鼻塞流涕,咳嗽陣作,咳聲高亢,2—3天后咳嗽日漸加劇,日輕夜重,痰稀白,量不多,或痰稠不易咯出,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此證見于初咳期,為時約1周左右。
分析:邪犯肺衛,肺失宣肅。時行邪毒由口鼻入侵,郁于肺衛,肺氣不宜,故鼻塞流涕,咳嗽陣作。2—3天后邪氣內侵肺絡,與痰濁郁結氣道,肺氣不利,上逆而咳,故見咳嗽日漸加;痰屬陰邪,夜歸陰分,故咳嗽日輕夜重。時邪有兼夾風寒、風熱之別,夾風寒者,則痰稀白,苔薄白;夾風熱者,則痰稠不易咯出,苔薄黃。邪在衛表,故脈浮。
治法:疏風祛邪,宣肺止咳。
方藥:三拗湯加味。常用藥:麻黃辛溫解表,宣肺止咳,杏仁降氣化痰止咳,甘草佐麻黃,以辛甘助發散肺衛之邪。偏風寒者,加蘇葉、百部、陳皮辛溫發散,理氣化痰;痰多色白者,加半夏、膽星、枳殼燥濕化痰,理氣止咳;偏風熱者,加桑葉、黃芩、生石膏清熱宣肺,化痰止咳;痰黃而粘稠者,加葶藶子、鮮竹瀝、黛蛤散清化痰熱。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