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時令疾病 第五節 痄腮第 3 頁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痄腮的辨證要點主要是辨別輕證重證。輕證不發熱或發熱不甚,腮腫不堅硬,屬溫毒在表;重證發熱高,腮腫堅硬,脹痛拒按,屬熱毒在里。若出現高熱不退,神識昏迷,反復抽風,或睪丸脹痛,少腹疼痛等并發癥者,為變證。
二、治療原則
本病治療,著重于清熱解毒,佐以軟堅散結。初起溫毒在表者,以疏風清熱為主,若病情較重,熱毒壅盛者,治宜清熱解毒為主。腮腫硬結不散,治宜軟堅散結,清熱化痰。軟堅散結只可用宣、通之劑,以去其壅滯,不要過于攻伐,壅滯既去,則風散毒解,自然會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對于病情嚴重出現變證,如邪陷心肝,或毒竄睪腹,則按熄風開竅或清肝瀉火等法治之。
本病治療應內服藥與外治療法配合應用,有助于局部消腫。
三、分證論治
(一)常證
1.邪犯少陽
證候:輕微發熱惡寒,一側或兩側耳下腮部漫腫疼痛,咀嚼不便,或伴頭痛,咽痛,納少,舌紅,苔薄白或淡黃,脈浮數。
分析:邪犯少陽,溫毒在表。風溫邪毒從口鼻而人,邪郁肌表,故有發熱惡寒、咽痛;足少陽膽經繞耳而行,邪郁少陽經脈,與氣血相搏,凝滯耳下腮部,故腮部腫脹疼痛;經脈受阻,關節不利,故咀嚼不便;邪毒上擾清陽,故頭痛;邪擾脾胃,則納少;舌紅,苔薄白或淡黃,脈浮數,為溫毒在表之征。
治法:疏風清熱,散結消腫。
方藥:銀翹散加減。常用藥:牛蒡子、荊芥、桔梗、甘草疏風利咽;連翹、金銀花清熱解毒;配伍板藍根專解溫毒,夏枯草、赤芍疏肝散結,僵蠶祛風通絡散結。
若咽喉腫痛,加馬勃、玄參清熱利咽;納少、嘔吐,加竹茹、陳皮清熱和胃。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