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時令疾病 第三節 丹痧第 2 頁
[臨床診斷]
一、診斷要點
1.有與丹痧病人接觸史。
2.臨床表現 潛伏期1-12天,病程一般為2-5天。
(1)前驅期一般不超過24小時。起病急驟,高熱,畏寒,咽痛,吞咽時加劇。伴頭痛,嘔吐,厭食,煩躁不安等癥。咽及扁桃體有膿性分泌物。軟腭充血,有細小紅疹或出血點,稱為粘膜內疹,每先于皮疹出現。頸前淋巴結腫大壓痛。
(2)出疹期一般在起病12-24小時內出疹。皮疹從耳后、頸部、胸背迅速蔓延四肢,全身皮膚呈彌漫性紅暈,壓之退色,其上散布針尖大小猩紅色皮疹,疏密不等,以頸部、肘前、腋窩、腹股溝等皮膚皺褶處皮疹密集,形成紫紅色線條,稱線狀疹。皮膚表面呈雞皮樣,皮疹有瘙癢感。面頰充血潮紅,唯口唇周圍蒼白,稱環口蒼白圈。病初舌苔厚,3-4天后舌苔剝脫,舌紅起刺,稱楊梅舌。
(3)恢復期皮疹于48小時達高峰,以后2-4天內依出疹次序消退。體溫下降,全身癥狀好轉。疹退1—2周后開始成片狀脫屑、脫皮,約2周脫盡,無色素沉著。
3.實驗室檢查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咽拭子細菌培養可分離出A組p型溶血性鏈球菌。
二、鑒別診斷
與麻疹、風痧、奶麻的鑒別診斷。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