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常用飲食 第一章 解表飲食第 3 頁
蔥白(《詩經》)
【基原】為百合科植物蔥的鱗莖。
【異名】蔥莖白、蔥白頭。
【性味歸經】辛,溫。入肺、胃經。
【功效】發汗解表,散寒通陽。
【應用】
1.風寒感冒:蔥白頭與豆豉合煎。(《補缺肘后方》蔥豉湯)
2.蔥白五根細切,搗爛,酒500m1,煮至200m1,分三次服。(《華佗危病方》)
3.可單用煮湯,或配伍應用。近代用于細菌性痢疾、腎結石。
【使用注意】
表虛多汗者忌服。
【現代研究】
蔥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A、B和C以及礦物鹽、鈣、鎂、鐵。此外還有揮發油,油中成分為蒜辣素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另外從蔥中提煉出一種蔥素,用于心血管硬化治療,已初見成效。
【按語】
經常吃蔥的人,雖脂多體肥,但膽固醇不高,并且體質強健。
【參考文獻】
1.《本草經疏》:“蔥,辛能發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陽氣,故外來怫郁諸證,悉皆主之。”
2.《本草綱目》:“蔥,所治之癥,多屬太陰、陽明,皆取其發散通氣之功。通氣故能解毒及理血病。氣者,血之帥也,氣通則血活矣。”
3.《醫林纂要》:“蔥,陶氏謂白冷青熱,此卻不然。但全用則行通身,根與白行肌膚,青與尖專行達肌表,上頭目。又生用則外行,泡湯曰表散,熟之則守中。”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