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白睛疾病 [附]白睛青藍
本病初起,白睛傍黑睛緣發生紫紅色腫脹隆起,反復發作,日久該處白睛遂變青藍,故《證治準繩·七竅門》稱之為白睛青藍。又稱為白珠俱青。多由火郁血瘀蒸逼所致。常由火疳反復發作而來,往往侵及風、水二輪,甚至造成失明。它與西醫學的深層鞏膜炎及后期的鞏膜葡萄腫有相似之處。
病因病機多為肺熱亢盛,金乘肝木,肝郁生熱,煎熬陰血,氣血瘀阻而致;或為火疳經久不愈或反復發作,致白睛變薄,失去光澤而呈青藍。
臨床表現為初起自覺眼珠脹痛,畏光流淚,常于白睛深層、黑睛傍際形成隆起,四周紫紅腫脹,壓痛明顯。此起彼伏,反復發作,致黑睛四周病變如環狀。患處白睛變薄,失去光澤,且變青藍。在反復發作過程中,病變常侵及黑睛甚至瞳神,造成黑睛邊際,發生尖端向著中央的舌形混濁及瞳神緊小等。
辨證論治除參考火疳外,尚應考慮肺火亢盛,金乘肝木的傳變關系和容易侵犯瞳神,以及正邪交錯,虛實兼雜,病程緩慢,反復難愈等情況。肺熱亢盛者用菊花決明散加減。正虛邪衰者治療應著重全身,在調理全身的基礎上兼用散邪通絡、活血化瘀之品。外治及針刺療法可參照火疳。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