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兩眥疾病 第三節 漏睛瘡
漏睛瘡是指大眥睛明穴下方突發赤腫硬痛高起,繼之潰破出膿為特征的眼病。由于本病發病部位同漏睛,而又有紅腫出膿等瘡瘍的特征,故名漏睛瘡。相當于西醫學之急性淚囊炎。
[病因病機]
本病多由漏睛演變而來,亦可突然發生。
一、心經蘊熱或素有漏睛,熱毒內蘊,復為風邪所襲,引動內火,內外合邪,壅塞絡脈,風熱搏結于內眥而成。
二、素嗜辛辣炙賻,心脾熱毒壅盛,循經上攻目內眥,致氣血凝滯,營衛不和,經絡阻塞,結聚成瘡,進一步則熱勝肉腐,肉腐為膿而潰,或成漏。
三、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或氣血不足,邪氣留戀,則可反復發作纏綿不愈。
[臨床表現]
發病較急,大眥睛明穴下方皮膚紅腫高起,腫核隆起漸大,掀痛拒按,重者連及患側鼻梁及面頰皆現紅腫,胞瞼亦紅腫難開,或兼寒熱頭痛,淚道沖洗不通?部分患者耳前及頜下可觸及腫核,并有壓痛。膿成則瘡形局限。潰后膿汁流出,紅腫消退。亦常見瘡口難收,膿汁常流而成漏者。《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稱潰后成漏者為“大眥漏”。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