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胞瞼疾病 [附] 沙眼的病因、診斷
一、病因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傳染性眼病。此病原體在1955年由我國首先分離培養成功,解決了長期懸而未解的沙眼病因問題。這種沙眼衣原體不耐高溫,在70℃溫度下,可在1分鐘內被殺死。75%酒精、0.1%福爾馬林、0.1%石碳酸等皆可迅速殺滅它,而紫外線、肥皂液卻無作用。藥物方面,磺胺醋酰鈉有一定抑制作用。抗生素中,除鏈霉素、新霉素等外,其它大多數品種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二、診斷要點
(一)上瞼結膜及上穹窿部有乳頭增生、濾泡及血管模糊。
(二)在放大鏡或裂隙燈下檢查可見早期角膜上緣血管翳。
(三)上穹窿和上瞼結膜出現條狀或網狀瘢痕。
(四)瞼結膜上皮細胞刮片發現包涵體,或雞胚或組織培養分離出衣原體。
[文獻摘要]
《審視瑤函·椒瘡癥》:“此癥生于睥內,紅而堅者是。有則沙擦難開,多淚而痛。……俗皆以龍須燈心等物,出血取效。殊不知目以血為榮,血損而光華有衰弱之患。輕者只宜善治。至于瘰瘰連片,疙瘩高低不平,及血瘀滯者,不得已而導之,中病即止,不可太過。”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