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診斷概要 第二節 眼科常用辨證方法第 7 頁
四、辨眼部常見癥狀
(一)辨視覺
視物不清,伴白睛紅赤,或翳膜遮睛者,屬外感風熱或肝膽火熾。外眼端好而自覺視物漸昏者,多為血少神勞,肝腎兩虧,陰虛火旺或肝郁氣滯。自覺眼前黑花飛舞,云霧移睛者,多為濁氣上泛,陰虛火動或肝腎不足。其人動作稍過,坐起生花者,多屬精虧血少。目無赤痛而視力驟降,如臨黑夜者,多為頭風痰火,血熱妄行;或七情過傷,氣機逆亂,氣滯血瘀,血不循經等;也可為心脾兩虛,氣不攝血。內障日久,視力漸降而至失明者,多屬氣血兩虧或肝腎不足。入夜目盲不見,伴視野縮小者,多屬肝腎精虧或脾腎陽虛。能近怯遠者,陽氣虛衰或久視傷睛;能遠怯近者,多為陰精虧損。目妄見、視直如曲、視大為小、視物變色、視一為二者,多屬肝腎陰虧,陰虛火旺;郁怒傷肝,氣滯血瘀;脾虛濕滯,濕濁上泛,或心腎兩虛,精血虧耗。
此外,在臨床上應注意:凡有視覺變化者,首先應作眼內、外檢查,明確診斷。若僅憑上述辨證而論治,謹防貽誤病情。
(二)辨目痛
目痛為眼科常見癥狀,內外障皆可有之。一般來說暴痛屬實,久痛屬虛;持續疼痛屬實,時發時止屬虛;腫脹疼痛屬實,不腫微痛屬虛;赤痛難忍為火邪實,隱隱作痛為精氣虛;痛而燥悶為肝氣實,痛而惡寒為陽氣虛;痛而拒按為邪實,痛而喜按為正虛。午夜至午前作痛為陽盛,午后至午夜作痛為陰盛;外障眼病引起的目澀痛、灼痛、磣痛、刺痛,多屬陽;內障眼病引起的目脹痛、牽拽樣痛、眼珠深部疼痛,多屬陰。痛而喜冷屬熱,痛而喜溫屬寒;目赤磣痛、灼痛,伴眵多粘結,多為外感風熱;胞瞼赤痛腫硬,伴大便燥結,多屬陽明實火;白睛微紅微痛,干澀不舒,多為津虧血少;目珠脹痛如突,多為氣火上逆,氣血郁閉;隱隱脹痛,多為陰精不足,陽亢于上;稍加注視,即感眼脹痛,多為脾腎不足,精不上承,或為陽亢之象;眼珠深部疼痛,多為肝郁氣滯,或陰虛火旺。痛連巔頂后項,屬太陽經受邪;痛連顳颥,為少陽經受邪;痛連前額鼻齒,為陽明經受邪。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