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第五節 形神合一

形神合一主要在于說明心理與生理的對立統一、精神與物質的對立統一、本質與現象的對立統一等。所謂形,指形體,即肌肉、血脈、筋骨、臟腑等組織器官是物質基礎;所謂神,是指情志、意識、思維為特點的心理活動現象,以及生命活動的全部外在表現,是功能作用。二者的辨證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形為神之基,神為形之主。
一、形神合一的生命觀念
(一)神為生命之主
“形神合一”構成了人的生命,神是生命的主宰。人的生命活動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大類:即以物質、能量代謝為主的生理性活動;另一類是精神性活動。在人體統一整體中,起統帥和協調作用的是心神。只有在心神的統帥調節下,生命活動才表現出各臟器組織的整體特性、整體功能、整體行為、整體規律,故《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也正如張景岳說:“神雖由精氣化生,但統權精氣而為運用之者,又在吾心之神”。人體不但自身各部分之間保持著密切的相互協調關系,而且與外界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也有著密切的聯系。保持機體內外環境的相對平衡協調,也是靠“神”來實現的,故《素問·至真要大論》說:“天地之大紀,人神之通應也”。神動則氣行,神注則氣往,以意領氣,驅邪防病,又是氣功健身的道理所在。如《靈樞·本臟》所說:“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寒溫和則六腑化谷,鳳痹不作,經脈通利,肢節得安矣”,神在機體衛外抗邪中起著主導作用。
人類的精神活動是相當復雜的,中醫用“五神”(神魂魄意志)、“五志”(怒喜思憂恐)等概念加以概括,并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醫療實踐的基礎上,用“五行學說”與五臟聯系起來,認為這些精神活動是臟腑的功能表現,而且都是在“心神”的主宰下進行的,所以故張景岳在《類經》中說:“人身之神,唯心所主,……此即吾身之元神也。外如魂魄志意五種五志之類,孰匪元神所化而統乎一心”。
(二)形為生命之基
神以形為物質基礎,“形具”才能“神生”。戰國思想家荀況在《荀子·天論》中說:“天職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這里的“天”,是指自然界;“形”指人之形體;“神”指精神。其意為,人的形體及精神活動都是自然界的規律在起作用,自然界物質變化的必然結果,只要具備了人的形體結構,才能產生精神活動。《內經》對形體與精神關系的論述,如《靈樞·本神》說:“肝藏血,血舍魂”,“脾藏營,營舍意”,“心藏脈,脈舍神”,“肺藏氣,氣舍魄”,“腎藏精,精舍志”。這不僅闡明了精、氣、營、血、脈是“五神”的物質基礎,而且說明了五臟的生理功能與“五神”活動的關系。五臟藏精化氣生神,神接受外界刺激而生情,神活動于內,情表現于外,這就是五臟與神、情的密切關系。
中醫養生學把精氣神視為人生“三寶”,強調精、氣、營、衛、血、津液等精微,是“神”活動的物質基礎。《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積精”可以“全神”,陶弘景《養性延命錄》說:“神者精也,保精則神明,神明則長生”,精的盈虧關系到神的盛衰,李東垣《脾胃論》說:“氣乃神之祖,精乃氣之子。氣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積氣以成精,積精以全神”,說明精氣足才能使神的活動健全。《素問·八正神明論》說:“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靈樞·平人絕谷》說:“血脈和利,精神乃居”。以上這些論述,都是強調血氣精微是神活動的基礎。人體的物質基礎充盛,人之精神旺盛,故《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形體不敝,精神不散”。因為精神思維活動需要大量的氣血精微來供應,所以臨床上認為勞神太過,則心血暗耗;心血虧虛,則神志不寧。神志不寧,外表出現各種心理活動異常。
(三)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從本原上說,神生于形,但從作用上說,神又主宰形,形與神的對立統一,便形成了人體生命這一有機統一的整體。《靈樞·天年》篇說:“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只有血氣、五臟、精神、魂魄畢具,才會表現出生命力,才會是一個活體的人。同篇又說:“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明確指出了死亡的概念就是形神分離。張景岳在《類經》中,進一步闡發了“形神合一”的生命觀,他說:“人稟天地陰陽之氣以生,借血肉以成其形,一氣周流于其中以成其神,形神俱備,乃為全體”。可見,人體生命運動的特征,即是精神活動和生理活動的總體概括。
人生的生命活動是十分復雜的,以物質、能量代謝為特征的臟腑功能活動,和以臟腑的生理活動相應的高級精神活動(意識、思維、情感等)的協調統一,是在“心神”主導作用下完成的。現代研究表明,社會——心理因素并不是人類情緒變化的唯一刺激因素。自然現象的變化同樣可以引起情緒發生相應變化。如四時更迭、月廓圓缺、顏色.聲音、氣味、食物等,都可作用于人體,使之發生情緒改變,進而影響人體生理活動。這說明人體的生理、心理活動是隨時隨地互相轉化,相互影響,有機地統一在一起的。“形神合一”的生命觀的具體內容,為中醫養生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并長期有效地指導著中醫的臨床實踐,且為現代科學進一個弄清生命的本質,提供了可貴的線索。
- 相關文章
-
第四章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