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一、協調臟腑
www.x3hz.cn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11-7 11:00:37 

五臟間的協調,即是通過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生克制化的關系來實現的。有生有制,則可保持一種動態平衡,以保證生理活動的順利進行。
臟腑的生理,以“藏”、“瀉”有序為其特點。五臟是以化生和貯藏精、神、氣、血、津液為主要生理功能;六腑是以受盛和傳化水谷、排泄糟粕為其生理功能。藏、瀉得宜,機體才有充足的營養來源,以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任何一個環節發生了故障,都會影響整體生命活動而發生疾病。
臟腑協同在生理上的重要意義決定了其在養生中的作用。從養生角度而言,協調臟腑是通過一系列養生手段和措施來實現的。協調的含義大致有二:一是強化臟腑的協同作用,增強機體新陳代謝的活力。二是糾偏,當臟腑間偶有失和,及時予以調整,以糾正其偏差。這兩方面內容,作為養生的指導原則之一,貫徹在各種養生方法之中,如:四時養生中強調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精神養生中強調情志舒暢,避免五志過極傷害五臟;飲食養生中強調五味調和,不可過偏等等,都是遵循協調臟腑這一指導原則而具體實施的。又如:運動養生中的“六字訣”、“八段錦”、“五禽戲”等功法,也都是以增強臟腑功能為目的而組編的。所以說,協調臟腑是養生學的指導原則之一,應予以足夠重視。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相關文章
-
第三章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