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第二十二節 貓眼瘡
貓眼瘡又稱雁瘡、寒瘡,是一種急性自限性炎癥性皮膚病。因其瘡形如貓之眼,光彩閃爍無膿血面得名。《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云:“貓眼瘡,一名寒瘡,每生于面及遍身,由脾經久郁濕熱,復被外寒凝結而成。初起形如貓眼,光彩閃爍無血,但痛癢不常,久則近脛,宜服清肌滲濕湯,外敷真君妙貼散。”本病以紅斑為主,兼有丘疹、水皰等多形性皮損,常伴粘膜損害,自覺瘙癢或輕度燒灼感為臨床特征。多發于青壯年男女,尤以青年女性為多,常見于冬春季節。病程一般2—4周,但愈后易于復發。相當于西醫的多形性紅斑。
[病因病機]
多因稟賦不耐,風寒外襲,以致營衛不和,寒凝血滯而成;或為外感風熱,風熱之邪郁于肌膚而發;或因風濕熱邪內蘊,毒火熾盛,氣血燔灼,蘊結肌膚而致;亦可因病灶感染,藥物及魚、蝦、蟹類食物過敏等引起。
[診斷]
發病前可有頭痛,低熱,四肢倦怠,食欲不振,關節、肌肉疼痛等前驅癥狀。發病急驟,皮損常對稱性發于指緣、手掌,次為前臂、足背、小腿、顏面、項部頸旁,少數累及全身皮膚,有時粘膜亦可受損害。皮損呈多形性,有紅斑、丘疹、水皰、大皰、紫癜、風團等。自覺瘙癢、灼熱、疼痛。按其不同特點,臨床分為輕癥與重癥。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