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第十九節 粉刺
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因典型皮損能擠出白色半透明狀粉汁,故稱之粉刺。《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肺風粉刺)云:。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刺,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內服清肺飲,外敷顛倒散。”本病以皮膚散在性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及囊腫,伴皮脂溢出為臨床特征。好發于顏面、胸、背部。多見于青春期男女。相當于西醫的痤瘡。
[病因病機]
素體陽熱偏盛,加之青春期生機旺盛,營血日漸偏熱,血熱外壅,氣血郁滯,蘊阻肌膚,而發本病;或因過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積熱,循經上熏,血隨熱行,上壅于胸面。若病情日久不愈,氣血郁滯,經脈失暢;或肺胃積熱,久蘊不解,化濕生痰,痰瘀互結,致使粟疹日漸擴大,或局部出現結節。累累相連。
總之,素體血熱偏盛是發病的內因;飲食不節、外邪侵襲是致病的條件。若濕熱夾痰,則會使病程纏綿,病情加重。
[診斷]
好發于顏面,亦可見于胸背上部及肩胛部等處,典型皮損為毛囊性丘疹,多數呈黑頭粉刺,周圍色紅,用手擠壓,有小米或米粒樣白色脂栓排出,少數呈灰白色的小丘疹,以后色紅,噸部發生小膿皰,破潰后痊愈,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或有輕度凹陷的疤痕。有時形成結節、膿腫、囊腫等多種形態損害,愈后留下明顯疤痕,皮膚粗糙不平,伴有油性皮脂溢出。
一般無自覺癥狀或稍有瘙癢,若炎癥明顯時,可引起疼痛或觸痛。病程纏綿,往往此起彼伏,有的可遷延數年或十余年,一般到30歲左右可逐漸痊愈。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