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第十八節 面游風
面游風是一種因皮脂分泌過多所引起的慢性、亞急性炎癥性皮膚病。因其多發于面部,表現為皮膚瘙癢、脫屑,故稱之為面游風。《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面游風》云:“此證生于面上,初發面目浮腫,癢若蟲行,肌膚干燥,時起白屑,項后極癢,抓破,熱濕盛者津黃水,風燥盛者津血水,痛楚難堪。由平素血燥,過食辛辣厚味,以致陽明胃經濕熱受風而成。癢甚者,宜服消風散;痛甚者,宜服黃連消毒飲,外抹摩風膏緩緩取效。”本病以皮膚鮮紅色或黃色斑片、表面覆以油膩性鱗屑或痂皮、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為臨床特征。多見于青壯年或嬰兒,男性多于女性。好發于皮脂腺較多的部位。相當于西醫的脂溢性皮炎、皮脂溢出癥。
[病因病機]
平素血燥之體,復感風熱,郁久轉而化燥,肌膚失去濡養;甚或風邪郁久,耗血傷陰,血虛陰傷,肌膚失于濡養則生風化燥。兩者互為因果,以致皮膚粗糙,表現以干燥型者為多。或過食辛辣、肥甘、酒類,以致脾胃運化失常,生濕生熱,濕熱蘊積肌膚而成,表現以濕性皮損為主。
[診斷]
多發生在皮脂腺豐富的頭皮、臉面、眉弓、鼻唇溝、耳前后、腋窩等處。并叮自頭皮開始,向下蔓延,嚴重者泛發全身。
皮損形態多樣,有干、濕兩個類型。干性者為大小不一的斑片,基底微紅,上覆以糠秕狀或油膩性鱗屑,在頭皮部可堆集很厚,梳發或搔抓時鱗屑易于脫落,而白屑紛飛,且毛發干枯,伴有脫發。濕性者多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膚異常油膩,多為紅斑、糜爛、流滋,有油膩性的脫屑和結痂,常有臭味,在耳后和鼻部可有皸裂,眉毛往往因搔抓折斷而稀疏,嚴重者皮損泛發全身,或為濕疹樣皮損。
自覺程度不同的瘙癢。病程緩慢,常有急性發作。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