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第六節 麻風
麻風又稱大風、癘風,是因感受風邪癘毒而致肌膚麻木不仁的慢性傳染病。《素問,長刺節淪》云:“病大風,骨節重,須眉墜,名曰大風。”《》》科正宗》云:“其患初起,麻木不仁,次發紅斑,久則破爛,浮腫無膿,其癥最惡。故曰,皮死麻木不仁,肉死刀割不痛,血死破爛流水,筋死指節脫落,骨死鼻梁崩塌。”以主要侵犯皮膚粘膜與周圍神經、病程較長、癥狀變化多、臨床表現呈多種類型為臨床特征。本病流行于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我國以廣東、福建、山東、江蘇等省較多。本病晚期可造成肢體殘廢、畸形,對人類健康危害較大。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人民政府積極重視麻風病的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大批麻風病患者得到治愈,新發病例顯著減少,流行區也有縮小,列為在二十世紀末達到基本消滅的病種。
[病因病機]
由于體虛感受山嵐瘴癘之風邪,或經常接觸患者及其污染之廁所、床、被、衣服、用具等,感染癘氣,襲人血脈,客于經絡,留而不去,與血氣相干,致營衛不和,淫邪散溢而發。
[診斷]
多發于青壯年,潛伏期平均2—5年,長者可達10年以上,臨床上按五級分類法:
一、結核樣型此型患者抵抗力較強,病情較輕,主要累及周圍神經,不侵犯內臟和粘膜,傳染性較小,皮損原發于面、四肢、臀等暴露部位,皮損局限,數量少,不對稱,邊界清楚,伴感覺減退或消失,閉汗。皮損有斑、斑塊、丘疹,紅色或淺色,皮損附近常可摸到硬粗而不規則的皮神經。眉毛外可以脫落,全脫者少。由于神經受累,引起肌肉萎縮成各種畸形,如面癱、兔眼、垂腕等,但無全身癥狀,預后較好。
常規查菌陰性,麻風菌素晚期反應多為強陽性。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