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第四節 黃水瘡
黃水瘡,又稱滴膿瘡、天皰瘡,是一種發于皮膚、有傳染性的化膿性皮膚病。《外科正宗·黃水瘡》云:“黃水瘡于頭面耳項忽生黃泡,破流脂水,頃刻沿開,多生痛癢。”其特點是顏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現膿皰、膿痂:多發于夏秋季節,好發于兒重,有接觸傳染和自體接種,易在托兒所,幼兒園或家庭中傳播流行。相當于西醫的膿皰瘡,
[病因病機]
夏秋季節,氣候炎熱,濕熱交蒸,暑濕熱海客于肌膚.以至氣機不暢、汗液疏泄障礙,濕熱毒邪壅遏,熏蒸肌膚而成;若小兒機體虛弱,肌膚嬌嫩,腠理不固,汗多濕重,調護不當,暑濕毒邪侵襲,更易導致本病的發生。反復發作者,濕熱邪毒久羈,可致脾虛失運。
[診斷]
好發于頭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
皮損初起為散在性紅斑或丘疹,很快變為水皰,形如米粒至黃豆大小,迅速化膿混濁變為膿皰,周圍繞以輕度紅暈,膿皰開始豐滿緊張,數小時或1—2天后膿液沉積,形成半月狀積膿現象,此時,皰壁薄而松弛,易于破裂,破后露出濕潤而潮紅的糜爛瘡面,流出黃水,干燥后形成黃色膿痂,然后痂皮逐漸脫落而愈,愈后不留疤痕。若膿液流溢他處,可引起新的膿皰。
自覺有不同程度的瘙癢,一般無全身癥狀,但皮損廣泛而嚴重者,可伴有發熱、畏寒及全身不適等癥狀。常可引起附近饕核腫痛,易并發腎炎、敗血癥,甚至危及生命。
病程長短不定,少數可延至數月。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