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瘤 第二節 血瘤第 2 頁
(二)氣血瘀滯瘤色紫紅或暗紅,呈斑片狀或隆起,甚或呈結節狀、疣狀。
辨證分析:血運失常,氣血縱橫,脈絡交錯,氣滯血瘀,凝聚成形,故瘤色紫紅或暗紅,呈結節狀或疣狀隆起。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通絡。
方藥:桃紅四物湯。
[其他療法]
一、壓迫法長期把棉花墊直接放在血瘤表面,并以膠布及繃帶加壓固定。
二、注射療法把消痔靈注射液與1%普魯卡因,按1:1混合,用細長針頭插入瘤體內,緩慢注入,以致整個瘤體高起為止。每次用藥液3—6mL。隔l周可反復注射。若瘤體尚未發硬萎縮,則消痔靈注射液與1%普魯卡因的比例可增至2:1,按前法注射。
三、冷凍療法可采用液氮冷凍治療,有較好效果。
四、手術治療瘤體較大而局限者,經充分準備,可行手術切除。
[預防與調攝]
隆起于皮面的血瘤,要注意保護皮膚,避免局部擦傷。
[結語]
血瘤相當于西醫的海綿狀血管瘤。其特點是: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皮膚上發生腫塊,色紅而內含血絲,破皮則血流難止。應與血痣相鑒別。心火妄動證,治宜涼血活血、抑火滋陰,方用芩連二母丸;氣血瘀滯證,治宜行氣活血、化瘀通絡,方用桃紅四物湯。局部可用消痔靈注射液注射;瘤體較大而局限者,可行手術治療。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