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瘡瘍 第九節 丹毒第 2 頁
[鑒別診斷]
一、發局部色雖紅,但中間隆起而色深,四周較淡,邊界不清,脹痛呈持續性,化膿時跳痛,大多可壞死、潰爛;全身癥狀沒有丹毒嚴重;不會反復發作。
二、接觸性皮炎有明顯過敏物質接觸史;皮損以腫脹、水皰、丘疹為主,伴灼熱、瘙癢,但無觸痛;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癥狀。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風熱毒蘊發于頭面部,皮膚掀紅灼熱,腫脹疼痛,甚至發生水皰,眼胞腫脹難睜;伴惡寒發熱,頭痛;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辨證分析:風熱毒邪犯上,與血分熱邪蘊結,郁阻肌膚,故見頭面部皮膚掀紅灼熱,甚則發生水皰;經絡阻塞,氣血不暢,故皮膚腫脹疼痛,甚則眼胞腫脹難睜,或伴頭痛;風熱毒邪與正氣相爭,故見惡寒發熱;舌紅、苔薄黃、脈滑數為邪熱尚在表之象。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
方藥:普濟消毒飲加減。大便于結者,加生大黃、芒硝以瀉下通腑。
(二)濕熱毒蘊發于下肢,局部紅赤腫脹、灼熱疼痛,或見水皰、紫斑,甚至結毒化膿或皮膚壞死;可伴輕度發熱,胃納不香;舌紅,苔黃膩,脈滑數。反復發作,可形成象皮腿。
辨證分析:濕熱下注,復感外邪,濕熱毒邪淤結于下肢,郁阻肌膚,經絡阻塞,故局部紅赤腫脹、灼熱疼痛,或見水皰、紫斑;熱毒熾盛,腐化肌肉,故甚者可至結毒化膿、肌膚壞死;濕邪中阻,故見胃納不香;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蘊結之象。濕性粘滯,與熱膠結,故易反復發作。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
方藥:五神湯合萆蘚滲濕湯加減。腫脹甚窄或形成象皮腿者,加苡米、防己、赤小豆、絲瓜絡、雞血藤以利濕通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