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下肢傷筋 第三節 膝部病癥第 2 頁
【臨床表現與診斷】
1.病史 有典型的膝關節扭傷史。
2.癥狀 傷后局部瘀腫,膝關節彈響,活動受限制,疼痛、交鎖,但尚能勉強行走,局部(內、外側膝眼穴或國橫紋兩側)壓痛;枷ボ浫鯚o力,邁步不穩,下樓梯時更為明顯。病久者,可出現股四頭肌萎縮。
(1)半月板撕裂 常見于內側半月板的外緣部(膝關節內側相當于半月板的關節囊附著處),局部多有輕微紅腫、疼痛,膝關節活動時痛劇。若前角破裂,伸膝時(股骨髁的關節面向后推擠半月板)引起疼痛。中部橫裂時,多在負重時痛劇;縱行破裂時(因股骨髁突入破裂部),膝關節不能屈、伸活動,常出現交鎖。時久者,病人多可找到解除交鎖的辦法,使劇痛緩解。半月板撕裂,時久不愈者,可出現股四頭解萎縮。
(2)半月板分層破裂 每當負重及研磨時疼痛。無明顯損傷史,系由過多地磨損或多次微細損傷而致病。臨床易誤診。
(3)半月板嵌頓 傷膝疼痛劇烈,呈半屈狀(不能伸直或全屈),膝關節被動過伸時疼痛增劇。傷膝伸直時,在髕腱兩側關節間隙處可觸及約1到3厘米的組織向外凸起,觸之鈍厚、壓痛明顯。關節腔內無明顯積液。
3.檢查
(1)研磨試驗 病人俯臥于床上。術者用一膝部壓在傷肢大腿后面,將傷膝屈曲九十度,雙手握足下壓,并作內、外旋轉動作,再由極度屈曲位慢慢伸直,使股、脛骨關節面與半月板產生磨擦。若在某個角度出現疼痛,則說明某部半月板有損傷。外旋時外側產生疼痛,則提示外側半月板損傷;內旋時內側產生疼痛,則提示內側半月板損傷;疼痛若發生于極度屈曲位,則說明后角損傷;膝關節屈曲九十度時疼痛,則說明體部撕裂;膝關節伸直位時疼痛,則說明半月板前角撕裂。反之,雙手托握足跟、足背,將小腿提起(使膝關節間隙增寬),旋轉小腿時產生疼痛,則提示有十字韌帶、側副韌帶損傷。
(2)膝關節旋轉試驗(麥氏征) 病人仰臥位,健則下肢伸直。術者一手握住傷肢足掌部,另手扶住膝部,使傷肢盡量屈曲,而后握足之手將小腿內收、外旋,然后緩慢伸直膝關節,內側疼痛或伴有響聲,則說明內側半月板損傷。反之,則為外側半月板損傷。
(3)X檢查 正、側位片,多無異常顯示,故對診斷意義不大,但可排除骨質病變。空氣或碘酒造影,有助于本病的診斷。
依據扭傷史及臨床癥狀、體征,一般可做出初步診斷。但急性期,因有創傷性滑膜炎,或同時伴有膝部其它組織損傷,可引起關節內積液、腫脹明顯,即使有典型交鎖癥狀或半月板明顯移位,也不易確定診斷。此時,應注意觀察,待腫脹消腿后再作復查,必要時借助于X線片。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