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脊柱部傷筋 第三節 腰部病癥(下)第 27 頁
(四)后關節異常
后關節(關節突間關節)的異常發育,對腰部的活動方向及運動范圍發生重要影響。當關節面排列為矢狀位時,便于屈伸運動,但有礙于旋轉;排列為冠狀位。少數病例,腰部的關節面,一側皆為矢狀位,而對側皆為冠狀位。這種結構上的變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腰部的正常活動,故長期的屈伸及旋轉動作,可引起骨性關節炎改變,而致慢性腰痛。
(五)棘突異常
腰椎棘突有寬窄的不同。有人棘突過寬,于直立位時,各個棘突可互相接觸,阻止腰部的后伸活動,長期反復的碰撞、摩損,則可在棘突間形成假關節,若假關節發生炎癥改變,即引起慢性腰痛。也有的人棘突過窄,而發生不正常的腰部過度后伸,多為練藝者的先天有利條件。
(六)椎間隙狹窄
正常情況下,腰段脊柱的下椎間隙應大于上椎間隙(腰5骶1椎間隙除外)。測量方法:在X線側位片上測量相鄰椎體緣前、中、后三個點之間的距離,如果下椎間隙中有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小于上椎間隙1毫米以上者,即可定為椎間隙狹窄。
椎間隙狹窄,是椎間盤受明顯外傷,或長期勞損而發生變性所致,多發生于負重與活動幅度較大的下腰段。椎間盤變性可繼法椎體邊緣硬化、不齊、磨損和碎裂,甚者可引起髓核突出。椎間隙狹窄,必引起椎間關節的關節面相對位置關系發生改變,并可發展為創傷性骨關節炎。若椎間隙明顯變窄(椎間盤嚴重變性),時間較長者,多可導致腰痛。反之,椎間盤變性輕、時間短,則不出現腰痛。
(七)椎體邊緣硬化
此種改變發生的基礎是椎間盤變性,與一般骨關節病所見的關節面硬化發生原理相同。此與椎間隙狹窄相比,發生率較低。
(八)唇樣增生
唇樣增生又稱唇突,唇突是指腰椎椎體邊緣出現的唇形增生。唇突的形成,是在長期活動中,由于對骨膜的牽拉、刺激而引起骨膜下血腫、硬化、機化、鈣化所致。因為腰椎的活動度及負荷愈向下愈大,所以唇突發生在下腰椎者較多,而且嚴重。年齡越大,唇突的發生率越高,但一般無腰痛癥狀。若唇突發生于椎體后小緣,則多出現腰伴坐骨神經痛,而類似下腰段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癥狀與特征。
<< 上一頁 [21] [22] [23] [24] [25] [26] [27]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