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脊柱部傷筋 第三節 腰部病癥(下)第 18 頁
(2)隨著重心軸線的后移程度不同,可產生以下變化:1.患椎體后緣著力增強,使椎體產生楔形改變。2.由于椎弓峽部所承受的壓力增強,而形成骨性凹陷。3.關節突關節面增生、硬化。4.椎間盤變薄,相鄰椎體緣硬化。5由于椎間韌帶所承受的負荷量增加,而顯得較正常肥厚。6.腰肌和腹肌亦發生相應變化。
椎弓峽部不連,多屬于腰椎的一種發育受阻的畸形性疾病。由于人體有感覺敏銳、動作協調的適當能力,故臨床上多不出現明顯癥狀。當外力作用于患椎,其適應性平衡遭到破壞,則產生椎弓峽部裂隙的前、后兩部分或與上、下脊椎相對位置改變,導致其不同程度的損傷,使椎間孔的前后徑改變,刺激或壓迫脊神經根,出現持續性下腰部酸痛,或伴有坐骨神經痛的根性癥狀及體征。
當椎體向前滑脫時,椎管矢狀徑被拉長,峽部軟組織受到較大的牽張或損傷,出現下腰部酸脹不適,久立或勞累后加重,臥床休息好轉。若滑脫伴有患椎椎體旋轉時,椎弓峽部軟組織及部分椎間韌帶和椎間盤可發生扭轉,使椎管的橫徑變小,導致繼發性椎管狹窄,刺激壓迫馬尾神經,出現馬尾性間歇性跛行和間歇性疼痛。
【臨床表現與診斷】
1.病史 有腰部扭傷或過勞史,多發生于三十到四十歲的成年男性。
2.癥狀 頑固性下腰部酸痛,或伴有非典型的單、雙側坐骨神經痛及馬尾神經刺激征。久坐、久立、久行及勞動后腰部疼痛加重,臥床休息后好轉。腰部活動受限制,尤其前屈、后伸疼痛增劇,并可出現尿急或小便失禁、大便不成形等。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