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脊柱部傷筋 第三節 腰部病癥(上)第 11 頁
一、棘上韌帶損傷
【解剖生理】
棘上韌帶,是架在各椎骨棘突尖上的索狀纖維軟骨組織。起自第7頸椎棘突,止于骶中嵴。棘上韌帶在頸部特別發達,構成頸部兩側肌肉之間的中膈,故稱項中膈或項韌帶(據近年解剖學發現,該韌帶止于第3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二十二,止于第4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七十三,止于第5腰椎棘突者占百分之5。從未發現骶椎上韌帶附著)。棘上韌帶是由腰背筋膜、背闊肌、多裂肌的延伸(腱膜)部分組成。分3層,深層連接相鄰2個棘突,且與棘間韌帶交織在一起;中層跨越2到3個棘突;淺層跨越3到4個棘突。作用是與弓間韌帶一起在棘間韌帶幫助下限制脊柱過度前屈。棘上韌帶與棘間韌帶由脊神經后支的神經末梢分布,是極敏感的組織,一旦受到損傷,可通過脊神經后支傳入中樞,引起腰痛或牽涉性下肢痛。
【病因病理】
在充分彎腰搬移重物時,骶棘肌處于松弛狀態,臀部肌肉與大腿后側肌肉收縮,以腰椎為杠桿將物提起,支點常位于腰骶部,此刻韌帶無骶棘肌保護,作用力全部落在腰部韌帶上,棘上韌帶在最外層,其承受的張力最大,故易損傷。當韌帶纖維發生退變,彈力減小,彎腰提物用力過猛,或軀干突然用力旋轉,或長期彎腰負重等,極易造成棘上韌帶從個別棘突上撕脫或剝離,而出現腰與下肢癥狀。
【臨床表現與診斷】
急性損傷,常在彎腰負重下突然直腰時發生,或搬取重物與工作不慎身體扭轉而引起。慢性者有腰部勞損或久病不愈的病史。
傷后脊柱部疼痛,痛點多局限于1到2個棘突,彎腰時痛劇。偶伴有腰背部及下肢酸痛,勞累后癥狀加重,休息后癥狀減輕。腰部無側彎畸形。
檢查時,可觸及棘上韌帶鈍厚、稍隆起、壓痛明顯。拇指左右撥動時,可有緊縮感或韌帶與下方剝離而浮起(范圍常在1厘米左右)。慢性損傷,剝離面多見1到4厘米,但無明顯觸壓痛,僅有酸脹感。
如伴有棘間韌帶損傷,常在患處(兩棘突間)觸及一高起的軟塊,壓痛明顯。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