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上肢傷筋 第三節 腕、手部病癥第 10 頁
五、腕管綜合征
腕管綜合征,又稱腕部正中神經受擠壓癥。是由于腕管內正中神經受到擠壓所引起的手指麻木等神經癥狀,臨床并非少見。但其診斷上易被疏忽,或被誤診為風濕病、末梢神經炎,而不能得到及時正確治療。
【病因病理】腕管位于腕部掌面,由腕關節掌側橫韌帶(寬約1.5~2厘米,長約2.5~3厘米)與背側的8塊腕骨組成的凹面一起構成骨性纖維管。管內有正中神經和拇長屈肌腱及4個手指的指深、淺屈肌膝通過。正常情況下,屈指肌腱在腕管內滑動不會影響正中神經,但局部骨折、脫位、韌帶增生肥厚,腕管內肌腱及周圍組織的慢性炎癥性水腫、增生等,導致腕管相對狹窄,擠壓正中神經,而引起手部疼痛、麻木和知覺異常等。撓神經和尺神經因在腕管之外,所以并無橈、尺神經受壓癥狀。
【臨床表現與診斷】
1.本病主要癥狀為傷肢掌面僥側正中神經支配區三個半手指感覺過敏、麻木、刺痛或燒灼樣疼痛。一般在夜間、勞動后或溫度增高的癥狀加重,氣候寒冷時,傷側手指發、涼、發紺及活動不利。夜間睡眠時,病人喜將患手伸出被子外,或不時甩動,以求舒適感。〕
2.檢查可見病久者可有大魚際肌肉萎縮,拇指不能完成對掌動作,正中神經支配區感覺異常。叩擊腕管部或內關穴處的正中神經,可出現手部撓側掌面三個半手指放射性觸電樣刺痛感。腕關節掌屈90度,半分鐘后可出現手部癥狀加重。指壓腕管或被動背伸腕關節,則出現手部正中神經支配區放射性疼痛。
X線檢查,部分病例可有陳舊性撓骨遠端骨折、月骨脫位或腕部關節炎改變。肌電圖檢查,可提示大魚際肌出現神經變性反應。
【鑒別診斷】如果符合正中神經的障礙,還要進一步查明神經受累的平面高度。 若在腕管以上受累,則前臂的撓側腕屈肌和拇、食、中三指的指深屈肌和指淺屈肌應有不同程度的麻痹。因拇,食、中三指屈曲的動作表現雖在腕管以下,但其動力的肌腹卻在腕管以上,而腕管綜合征正中神經受壓的部位在腕管,其前臂的正中神經并不受侵害,所以,上述三個手指雖有感覺障礙而無運動障礙。若為頸椎病的神經根受壓,其表現之麻木區不單在手指,往往前臂也同時有痛覺減退區,腱反射也出現與某一神經根受壓相一致的變化,如頸5、6神經受壓,橈骨膜反射和肱二頭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此外,多發性神經炎的癥狀,常表現為雙側性,且不局限在正中神經,尺神經和饒神經均受累,呈手套狀之感覺麻木區。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