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傷筋概論第 2 頁
二、體質因素
久病、年老、體弱、平素缺乏鍛煉,筋肉不夠強壯,身體素質交差,即使在正常情況下,也亦遭受損傷。據臨床觀察,有些腰部扭傷的病例,僅發生于彎腰拾物;哈欠伸腰,亦可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癥;輕微負重,就會引起閃腰岔氣等,常無明顯外傷史。這類損傷因非強大暴力所致,常不足以引起筋肉斷裂傷,而以筋出槽、筋移位的病理改變為主,故癥狀雖重,但痛點常不明確。
三、風寒濕邪
風寒濕邪最易傷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凡睡臥當風,引起的“落枕”;居住濕地日久,引起的腰膝酸軟疼痛;暴受風寒濕邪,引起的陳傷急性發作等,均為風寒濕邪引起傷筋的例證。外邪傷筋,雖不致于引起筋斷裂,但可使其性質和位置上發生異常改變,如筋強、筋攣、筋出槽等。對于損傷之體,或機體過度疲勞后,正氣已虛,風寒濕外邪更易內侵,而使筋脈凝滯,氣血運行不。久之,該處筋肉形成陳傷病變,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礙。
第二節 分類
一、急性傷筋
急性筋肉損傷,祖國醫學稱為新傷,指受傷時間不超過2到3周,不論傷情輕重,均屬于新傷。臨床上根據受傷時外力的性質和受傷的部位,分為扭傷與挫傷兩種類型。
1、扭傷 肢體因外力扭轉、牽拉,或肌肉猛烈收縮,使關節周圍的筋絡、肌肉受到損傷者,稱為扭傷。扭傷常為間接暴力所引起,多發生于活動極多的關節部位,如四肢關節及頸部、腰部等。根據暴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關節扭傷時,其筋人可因過分牽拉而移位,或伴有筋肉的部分斷裂,損傷嚴重者,有可發生筋的全部斷裂。扭傷所致筋移位者,又稱筋出槽。古人所謂的筋歪、筋翻和筋走,即屬此類。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